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美育百年再出发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1-14 08:56:53

中国文化传媒网实习记者 周洋

日前,“纪念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成立100周年研讨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围绕“艺术、美学、美育在大学”的主题,就美术理论、美术实践与当下的美术教育进行了探讨。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一重要论述把美育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推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因此,在国际竞争与社会资源条件不断变化的当下,高等美术院校如何与时俱进,调整教学思路和模式以推进教学成果与人才质量的提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当代美术教育之路是首要责任。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教育状况体现着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其国民文化素质的水平。当前,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全球化交流与互动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当下的中国来讲,美育跟社会现代性转化的精神建设是相关联的,因为美育培养的是人的感受力、发现力、创造力,关乎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因为它是指向心灵的,而心灵是行为的主导,所以怎么强调美育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它不只是美术院校的事,还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一个迫切的问题。”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绘画的鉴赏力;要遵循美育的特点,让学生感受艺术,培养他们的兴趣;要塑造美好心灵,让学生能够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大美与大爱。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邬建介绍,在美术教学中,他注重引导学生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因为只有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才有可能深入体验生命,在面对鲜活的大自然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和山水熟识,和一草一木沟通起来,才容易去除浮躁,沉下心来进行观察、体会和创作。

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和心灵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京大学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科,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一直挺立于我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和艺术理论探索的潮头。作为北大美育实践的一部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于1918年2月22日成立,并以“提倡美术,造就画学专门人才”为宗旨,先后聘请陈师曾、徐悲鸿等任各画科导师,指导学生学习美术。除了艺术实践外,画法研究会另办《绘学杂志》,选登和发表各画家的作品、创作主张及美术史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工作,最核心的意义是对年轻人心灵的塑造。”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松表示,绘画实践的艺术方式,是美育最为重要的着力点,画法研究会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有学识的人,一个能够对社会起到正能量作用的人,是一种关于人性完善的教育。除此之外,还有对文化的构建、对大学制度的摸索等职责,而其最终目标,是进行全民美育。

2018年是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感叹:“与其缅怀,不如在缅怀中重新出发,迈向中国美术高等教育第二个百年的新辉煌。”对于未来工作方向,王一川表示,一是进一步深入总结过去百年包括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在内的中国美术教育的成就,将其凝练成为通向未来中国美术教育的美学法典;二是认真分析进入第二个百年时中国美术教育面临的新境遇和新问题;三是探索并实现第二个百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变革途径。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这是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终极目标。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人文教化力量,美育依赖的是实际生活中的心灵体验和感受,指向的是精神、人格,其作用是在培养人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上,塑造完善的人格,滋养人文情怀。只有人人都向真向善向美,在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中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健康繁荣发展。

美育不仅是教育界的事,还是全社会的事。提高对美育的重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