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当代何以成史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1-14 08:56:11

鲁虹/文

 

《中国当代雕塑史》

孙振华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8年9月版

关于“当代学者应否书写当代艺术史”的问题,一直存在着颇大争议。前不久,艺术理论家王端廷先生在武汉合美术馆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就对“个案研究与艺术史写作”的主题深表怀疑。在他看来,“艺术史是未来人的事情,我们当代人的艺术写作只能算是艺术批评,算不得艺术史。艺术批评是发现艺术价值,艺术史是确认艺术价值。”他还强调指出,“艺术家的同代人从事艺术写作,难免受到人情和利益的影响,这可能有损于艺术价值评判的客观性。”虽然与王端廷持有相同观点的学者不少,但亦有学者不赞同这一观点,并付诸实践,从事了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工作。孙振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其不久前出版的《中国当代雕塑史》对从1979年至2017年的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状况进行了严肃而到位的学术总结,是相关研究者、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必读书籍。在《绪论》第二节中,孙振华对类似于王端廷的观点清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这样说道:“即使从科学的、实证主义的史学出发,也要承认,历史研究分为两部分,除了确立事实之外,还要发现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如果历史研究存在价值判断,那就难以避免研究者主观态度的介入,何况就‘事实’而言,当事人也有当事人的优势。当事人如果是历史的亲历者,或者是历史氛围的感受者,也可能有助于事实的认定。”他进一步指出:“不妨承认,当代雕塑史写作是一种有限的工作,但是,如果这种有限的工作能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搭建一个动态的当代雕塑史的叙事范式,那么就会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证伪,不断地矫正谬误,成为一个走向未来的工作,不要期盼一个纯客观的、公平的未来在前面等着我们,无论我们今天的工作有多少瑕疵,有多少问题,都应该是在为未来铺路,成为未来的一部分。”

那么,孙振华是如何书写《中国当代雕塑史》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艺术史家希望客观地书写历史,但是没有办法全面地重现历史。事实上,雕塑界所出现的艺术品、艺术家与艺术事件,不仅浩如烟海,复杂繁琐,而且零碎不全,杂乱无章。因此,无论是在收集或在处理材料时,孙振华都特别强调方法论的意义。具体而言,他主要运用了历史化、问题化与情境化这三种基本方法,提升了价值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孙振华那里,这三种方法是常常交织在一起的,并不是分得特别清楚。只有将作品放入历史的框架或现实的情境中加以分析比较,该作品所提出的艺术问题与解题方案才能被断定是否具有意义。

首先,孙振华是如何运用历史化的方法来收集与处理材料的呢?他的艺术年表清楚地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优势。作为著名雕塑艺术史家史岩的博士生,他当年的研究方向就是中国古代雕塑史。而他所撰写的《中国雕塑史》已经是大陆与台湾许多大学的教材。此外,由他所主编的《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