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纪念石少华同志诞辰100周年:用照片记录新中国发展足迹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1-12 22:35:27

赵凤兰/文

 
 
 
 
在中国的摄影史上,活跃着这样一些新闻战士,他们没有枪支弹药,也无法改变战争的局势,但他们却以相机为武器,以参战某一“兵种”的身份投入到他们所报道的战斗中,以生命为代价“火中取栗”摄取见证物,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留存下珍贵的历史影像和视觉文献。石少华便是这样一位在烽火岁月中历练成长起来的摄影家,他与沙飞、郑景康、吴印咸并称为红色摄影史上的四大摄影家,参与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军队的摄影工作,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敌后根据地摄影事业的开拓者和中国新闻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摄影生涯中,他游走于大时代风云变幻的战地,对战时的中国做火线摄影报道,其六进白洋淀和雁翎队员共历生死考验的故事至今被传为佳话。新中国成立后,石少华又不遗余力地地致力于新闻摄影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并为共和国的摄影事业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底片和档案。郭沫若曾为之赋诗曰:“解放十年前后,山河万里金瓯,工农服务上镜头,留下革命春秋”,这是对石少华这位红色摄影家的真诚礼赞。 如今,斯人已去,但他镜头下所凝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职业情怀仍带给后人以无穷启示。

新闻记者是危险而艰苦的职业,也是勇敢人从事的职业,尤其是在战场上与士兵一起冲锋陷阵的战地记者。作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名摄影记者,石少华以相机为武器,冒着随时可能飞来的流弹险,多次参与战争一线,见证并记录了“地道战”“地雷战”等中国华北平原大地上真实发生过的抗战史实,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留下了许多难能可贵的战时影像。回首石少华的摄影历程,他人生最重要的作品当属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