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赵凤兰
《大江大河》根据阿耐小说《大江东去》改编,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SMG尚世影业联合出品。该剧讲述了1978到1992年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再现了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和演进,彰显出人民靠勤劳奋斗来改变自身命运的时代精神。
《大江大河》是一部紧扣时代主旋律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它在表现现实主义手法上有何独到之处?对此,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表示,《大江大河》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它坚持了现实主义精神。如今,文艺界普遍倡导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但并不是说写了现实生活的故事都可以称做现实主义题材,也不是说描述今天发生的事情就是现实题材创作。如果只是简单肤浅地表现现实生活,回避或者无力回应当前时代发生的巨大变迁,以及在发展变迁中凸显出的重大主题,都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题材。《大江大河》在表现现实精神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全剧既从宏观角度聚焦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大政治历史话题,又从微观层面真切讲述了普通人的亲情、友情、爱情,且许多人物故事都与大时代、大背景相呼应,通过奔流的小流小溪汇聚成大江大河。此外,它不是一部简单为改革开放唱颂歌的作品,而是把现实主义精神通过人物和故事全景式展现出来,既表现了生活的复杂,也直面了改革的艰难,甚至还直陈了改革过程中泥沙俱下的现实症候,描写了农村和城市双重改革进程,真实刻画了工、农、商之间的复杂矛盾和竞争。
北大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王一川在评研会上作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一面三棱镜》的发言。他认为,与其小说原著《大江东去》的作家创作意图相近,这部电视剧的编导希望讲述一种拥有自身独特史观的三棱镜式的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史。与一般献礼剧不同,《大江大河》并不只是满足于歌颂国家与理想化,也不靠偶像、明星的颜值吸引眼球,而是怀揣一种更远大的抱负,通过电视剧的艺术样式,透过三位男性的不同命运,为中国改革开放史立传,书写改革开放时代的史家之心。
谈到《大江大河》的创新之处,王一川总结为以下四点:“第一,它体现出了一种开阔的立体史观。中国社会改革史是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在内的全方位改革史,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剧中的三位男主人公分别是中国社会改革史中的象征性形象。这部剧真正想说的是中国社会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立体式进程,所有个人无一例外被卷入到这个宏大的历史浪潮之中面临淘洗和筛选;第二,它展示出一种积极的变革史观。剧中每个小人物的生活遭际和人生变革,都诠释出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第三,它表述了一种冷峻的浪涛史观。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宛如一条衰败交替的长河,其滔天巨浪一旦涌起,必将淘尽所有的人和事,《大江大河》的主要人物无一不在改革浪潮中经受洗礼。第四,它建构起了一种深厚的心功史观。如同王阳明的心学所揭示的那样,个人的作为主要取决于心的修为,剧中宋运辉为人正直,不拐弯,以技术为人生理想;雷东宝以勇气和豪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但一旦进入改革深区就难以为继;杨巡具备见机行事的能力,但缺乏起码的心的修养,做人做事都格局太小,这些人物事例都说明了心功到了自然可以成事,心功不足自然不足以成事的道理。”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