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康/文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是美术馆发展的基础;社会各领域开放促进了文化艺术交流,带来美术馆专业化发展的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培养和促进了美术馆有序进步。民营美术馆建设作为这一进程中的有益文化探索,是见证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一个典型侧面。
40年间,民营美术馆经历了萌芽、探索、繁荣、专业化有序发展等多个阶段,逐步建立了非营利性美术馆的运营管理模式,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民营美术馆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中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的探索。非营利性美术馆管理模式的建立、规范和推广,将提高大众的文化审美水平、公益意识,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生态健康有序发展,对文化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推动中国公共艺术教育事业进步,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改革开启专业模式
改革开放提高了大众审美认知,使人们产生对专业美术馆的需求,美术馆专业化功能逐步完善,“收藏、展览、学术研究、教育推广、社会服务等,成为美术馆完成使命的基本要求”。
1991年,新型美术馆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