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国内交响乐团代表齐聚深圳 探寻未来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17 21:14:37

吴桐/文

培养更好的人才,吸引更多的观众。

一场精彩音乐会的呈现,离不开乐手精湛的演奏技巧,也离不开幕后职业化的管理。11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在深圳举行,40多家国内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交响乐团济济一堂,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交响乐团也慕名参加。如何让乐团更有效地运行,如何让乐团更好地促进城市的文化生态,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交响乐成为论坛热议的话题。

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于2015年创办于上海,由指挥家余隆倡议,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新疆爱乐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八家乐团发起,旨在搭建一个为中国乐团在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的平台。今年论坛上,著名指挥家陈燮阳获得终身成就奖,中国交响乐团联盟也宣告成立,成为中国首家在中国音乐家协会领导下的由全国职业交响乐团组成的学术团体。

著名指挥家陈燮阳获得终身成就奖,杭州爱乐乐团成为2019年论坛轮值机构

乐迷培养需要长期不懈的耕耘

一个交响乐团的存在离不开它所在的城市,应当为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构建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发展发挥作用。国内的交响乐团大多发展时间不长,一直以来各乐团的重点都是如何提升乐团的演奏技术水平,但一个乐团在注重自己业务、技术、艺术水平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与所在的城市、城市里的居民建立更紧密的关联。

大团有大团的做法,小团有小团的做法。对于贵阳交响乐团这个全国首家“民办公助”职业交响乐团来说,起步之路并不顺畅。2009年乐团成立之初,600多个位置的音乐厅只来了100多个观众,大部分还都是熟人买票来听的。团长黄志明开始组织自营企业的员工来填补空座,他希望让贵阳人逐渐接受听交响乐的生活方式。每周六,集团的员工都会排队听贵交的音乐会,这样坚持了3年,现在贵阳培养了超过一千名忠实的乐迷,每次新乐季发布都会前来购买套票。

前广州交响乐团团长余其铿认为,乐团不仅要担负起推广古典音乐、提升观众音乐品味的责任,还要培育观众、拓展市场,引领大众改变文化消费的习惯和方式,要争取通过和城市观众建立的关系,来提升市民对乐团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使乐团成为市民喜爱并引以为荣的乐团。

第四届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现场

将更多资源用于青少年音乐教育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曾多次提及,目前各乐团演奏的作品里,基本都是由60岁以上的作曲家创作的,比如叶小纲、陈其钢、谭盾等,那么问题来了,年轻的作曲家在哪里?今后乐团的发展和作品有很大的关系,余隆表示:“现代作品的诞生不仅是为了当下的演出,也是在给这个时代一个交代。过了100年,后人会听见这个时代的人留下了多少音乐的贡献,这是对每个时代的要求。”

今年10月,中国爱乐乐团成立了青少年交响乐团,并开始了首期成员招募。中国爱乐乐团团长李南表示,做青少年交响乐团并不是为了上座率,也不是为了提升中国爱乐乐团的知名度,而是纯粹地想做教育。 “教育是一个音乐工作者被赋予的社会责任,音乐家的资源不用在教育上是很浪费的。我们乐团的成员都是各声部的顶尖人才,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边际效益最大化?只能做教育,因为教育是没有边际的。”

广州青年交响乐团则由来已久,它的前身是成立于2011年的广州交响乐团附属青少年乐团,该乐团是国内首个由职业乐团培训及管理的青少年乐团。一方面,广州交响乐团为广青交铺设了职业的培训及演出之路,另一方面,广青交的成立也对广交的市场推广和品牌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去年1月,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举办,余隆担任艺委会主席,大提琴家马友友先生担任艺术总监,被业界称为“翻开中国交响乐崭新的一页”,而该活动也将每年举办,挖掘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

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定制音乐会

很多人不赞同带年龄太小的孩子去听音乐会,那如果是一场专门为年轻家庭设计的音乐会呢?苏黎世室内乐团就做了这么一件事,为很多0到1岁孩子的家庭设计了特殊的音乐会,大概能够容纳100到120个婴儿,每一个乐章结束后都可以鼓掌。现场不一定有舞台,因为家庭成员与乐团演奏者挨得很近,孩子反而会安静地睁大眼睛认真地聆听音乐会。乐团艺术总监、执行董事米夏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