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艺术资讯 > 正文

中国武学中的“气”有五重含义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邱海洋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29 21:39:07

一、“气”是中国文化中非常独特的字

“气”是中国文化中非常独特的字,无论在武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广泛地使用“气”这个字,如“内气”“气力”“元气”“真气”“气场”“阳气”“修气”“养气”“伤气”“服气”“气功”等。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古代称修炼的人为“练气士”。修辞中有很多关于“气”的组词,如“气势磅礴”“气贯长虹”等。

在中国武学中,气是神秘的,是神奇的,究竟什么是气,与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讲的空气、氧气有什么关系?

中国古代大量使用“气”字是在战国之后。因为《易》《诗》《书》《春秋》四经是春秋末之前的文献,其中没有气字,说明春秋时期气字非常少用。战国之后大量使用“气”字,与《黄帝内经》认为世界本源是气这一学说有很大关系。

二、“气”有五重含义

汉字中的“气”,简单说有五重含义:

一是作为物质的气;

二是物质之气所携带的能量;

三是能量之气所引起的运动变化;

四是运动变化的过程和时间;

五是经过主观修养,主客观结合而升华之真气。

一个字,同时具有物质、能量、能量的作用、作用的过程和时间等多重含义,是古汉语的一个奇特之处。

(一)物质层面的气,讲的是气之本体,或实在。

物质之气,又有两种不同写法:

一写作“气”,主要指自然界的大气,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空气”“氧气”。

二写作“氣”,主要指五谷之气,即人食五谷杂粮所产生之物质。

中医认为物质的气分为三种:

一是先天之气,即禀受父母的先天精气;

二是后天水谷精气,简称“谷气”,即来源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三是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即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三者结合而生成人体的气。

(二)能量层面的气,指物质之气所携带、所具有的能量。

我们今天常说的“气场”,指的就是能量场。呼吸氧气,必然同时获取氧这种物质所带来的能量。五谷之气,更多的指五谷被人体消化所产生的能量。中医讲三气:血气、营气和卫气。血气主要指心脏和血液的能量,营气主要是脏腑的能量,卫气主要是肌肉、皮肤的能量。

(三)能量之气,能够推动事物运动变化。

中医讲“气化”,认为“阳”的作用主要在于“气化”。这里讲的是气的功能,即体用之“用”的方面。

汉字中的“化”,就是由左右两个人组成,一个正立,一个倒立;意思是颠倒往复,循环无穷,以至于升华。“化”字的形状,就很像太极图。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理论“正、反、合”之后的升华,螺旋式上升,就是“化”。

QQ截图20170329213959.jpg

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化”与“生”是有区别的。同物代代相生的繁衍叫做“生”,而从一物升华为形态迥异的另一物,叫做“化”。所以,我们今天把从猿变到人,谓之“进化”。今天的“化学”一词,也是源自这个意思,化学就是研究物质从一物变为另一物的学问。

古人把从毛毛虫变为带翅膀的飞虫谓之“化”,所谓羽化升仙,就是古人看到蝉变现象,蝉可以化蝶飞升,从而认为人也可以经过修炼达到飞升的境界。丹道之学,无论是练外丹,还是练内丹,都是在追求这个“化”。习武者通过修炼,超越常人,超凡脱俗,超越自我,实现升华,谓之化。经过“化”之后,你就不再是曾经的你!

(四)气还指能量之气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时间,是个时间单位。

在《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有一段黄帝与歧伯关于什么是气的对话:“黄帝问曰:愿闻何为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歧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歧伯曰: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

这段话讲的是:黄帝问歧伯说,我很想知道什么是气。歧伯回答说,这个问题很艰深,这是“上帝所秘”的东西,是先师传下来的。什么是气呢?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即一气等于十五天。

在这里,“气”是一个时间单位,等于“三侯”15天。一年等于24气,24节气就是一年中地球运动变化的节奏、节律。今天,我们用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来标记公历的“年”,“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那么,是什么推动地球绕太阳运转呢?是能量。气作为能量引发了运动和变化,运动变化的过程即是时间。所以“气”既是能量,也是时间单位。

“年”是时间单位,是地球运动过程之记载,也是能量变化之记载。时间单位同时也是能量单位,能量单位同时也是时间单位,反映了中国古人非常高明的宇宙观,这与现代科学热寂理论“熵”定律反映的宇宙发展观基本一致。

热寂理论是猜想宇宙终极命运的一种假说。熵定律认为,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随着宇宙的演化,越来越多的能量被困在不可逆的状态里(如热或其他无序的能量形式),之后,就按照熵定律不断演变,熵值不断增大,直至达到熵的最大值。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宇宙的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由有序向无序,当熵达到最大值时,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经全数转化为热能,所有物质温度达到热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热寂。这样的宇宙中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维持运动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此时能量消耗一空,极变到来,宇宙走向死亡,世界坏灭进入死寂,类似于佛家所讲的“生数皆终”。之后,这个死亡不会一直地持续下去,它还会变化、爆炸,还会有“万物复始”的时候。源于古印度的佛教认为宇宙就是在这样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中演进。这个过程叫作一劫,劫后又要重生,然后又有新劫产生,又有新的成、住、坏、空。循环的原因在于能量的扩张和消耗。

(五)主客观结合、身心一元所产生的“炁”。

通过人的主观修养,客观之气经过主客观结合作用会升华,外在之气与内在之气相合,心物一元,产生人体之“真气”。

古代道家的丹经道书中把气写作“炁”。上面的部分是“无”的古字,下面的“灬”四点,是火的变体,或者“心”的变体,在五行中心属火。“炁”字有两种解释,一是火在下,身在上,以火来锻炼身心;二是,心中无物,致虚极、守静笃,也可以说无火、无心即为“炁”,反映的是息心清静之结果,无思无虑之境界。简单说,这里的“炁”是以心为驱动,强调心的作用,身心互动,是修养心和身的结果。

三、武学中的真气

武学中之“内气”“真气”,多与这五重含义有关,相当于“瑜珈”术中的“灵能”,佛教密宗的“灵力”“灵热”。在质体方面“内气”是物质;在能量方面,“内气”携具能量,而且通常是人体之潜能。内气可以推动人体变化,内气流动,身体部位相应变化,可以感知。所谓不适当的武术动作“伤气”,是指阻碍了能量的良好运行轨迹和路径。

“内气”“真气”是武者长期修炼的结果,内气之强弱反映修炼的境界。“内气”的感受因人而异,内气充足的人对能量之感知发生了变化,从而对时空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内气充足的人,其能量运动之节奏和速度异于常人。

内气同时记载人体变化的过程和时间。“龟息”和“闭气”修炼法,其目的在于减少能量交换和出入,感知潜能,激发潜能,达到不生不死的“涅槃”状态。“涅”是不生,“槃”是不死,不生不死方能与宇宙相禅定,不生不死就是超越轮回,不生不死就是永恒。道家功法讲内气运行的小周天大周天,更是明显的时间概念。

总结:气是物质,气是物质所携具的能量,气是能量所推动的运动变化,气是运动变化过程、节奏和时间。气是一个物质概念,是一个能量概念,还是一个时间概念。日常生活中使用“气”字,主要是气体物质的含义;武术和气功中使用“气”字,主要是能量的含义。“内气”主要是指身体内部的能量及其流动。“元气”,就是人体原始的、本初的能量。“元气大伤”,就是指人体原始的、本初的能量受到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