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近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传承委员会、河北临城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邢窑工艺传承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召开。70位知名的陶瓷专家会聚,通过论坛研讨、实地观摩邢窑遗址现场等形式,研讨邢窑工艺,弘扬邢窑文化。曾经在我国历史上写下灿烂一笔的邢窑白瓷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航拍邢窑博物馆 刘继东摄
“南青北白” 并驾齐驱
在邢台学院邢窑研究所,记者见到了多件邢窑白瓷器物。白釉钵、白釉盘口瓶、白釉深腹碗……一件件隋唐时代邢窑白瓷器物,在灯光的映照下展示着千年前的历史和文化。而在另一间展室,一件件线条柔润、釉质细腻的当代白瓷作品也处处显出别致优雅。
晚唐时期成书的《苏莱曼东游记》记载了唐代来华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等人的见闻,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中国人能用陶土做成用品,里面装了酒,从外面能看到”,指的就是邢窑出产的透影白瓷。陆羽在《茶经》中则这样评价邢窑白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晚唐诗人皮日休也说:“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落,轻如云魄起。”这些记载既充分描述了邢窑白瓷胎体细腻、质地轻盈、釉色洁白的特点,也表明了盛唐时代邢窑和越窑并驾齐驱,形成了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的局面。
青褐印花扁壶 刘继东摄
“邢窑是中国白瓷最有名、最早的窑口。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从商周以降,一直是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正是邢窑的成功兴起,宣告了这种单一格局的结束,并由此开创陶瓷青白两大体系。在中国陶瓷史上,青瓷变白瓷是一个飞跃。因此,邢窑的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划时代的。谈中国白瓷,必须谈邢窑。”对邢窑的历史地位,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专家叶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