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古郡敦煌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边塞诗词展丝路兴盛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27 11:48:27

  图为敦煌市诗词学会挂牌。(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26日电 (记者崔琳)“梧桐栖凤凤求凰,琴瑟悦宫商。汉唐遗韵犹在,同梦筑诗乡。词一阙,酒千觞,醉斜阳。狂歌痛饮,情满阳关,再续辉煌。”记者26日从敦煌市委宣传部获悉,该市顺利通过了“中华诗词之乡”评审验收,这座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再添新名片。

  图为阳关故址。(资料图) 钟欣 摄

  连日来,由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范诗银带领的中华诗词学会、甘肃省诗词学会联合检查验收组对敦煌市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进行了评审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敦煌市创建工作条件成熟、符合标准,同意验收合格。

  据敦煌市官方推介,自汉武帝凿空西域,“据两关、列四郡”起,敦煌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第一枢纽”,也是古代中西方使者友好往来、商旅自由贸易、佛教文化东传西渐的必经要道,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体系唯一交汇之地。当地拥有包括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3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265处文物点,是丝绸之路历史记忆最为清晰、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城市,亦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东汉的班超曾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感动着历史感动着今人。后世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大诗人,围绕‘两关’留下了千古名句,至今脍炙人口。”敦煌市官方介绍说,该市是我国边塞诗的发源地。据统计,敦煌遗书中留下的敦煌诗词有两万多首,俨然是一座巨大的诗歌宝库和诗词源泉。

  近年来,敦煌市把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开展了迎春诗会、春节楹联撰写、诗歌朗诵等多种诗教活动,掀起了学诗词、爱诗词、诵诗词的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自启动“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以来,敦煌市官方加强领导、机构、宣传、经费、人员“五到位”,举全市之力创建诗乡,两年来市诗词学会下属的拾风诗社学员由180多人增加到400余人,学会发展会员160余人。

  在作品创作方面,该市放眼全球,加大对敦煌人文传统和诗词遗产的保护、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和弘扬,创造条件鼓励大家潜心诗词创作,共编辑出版《诗意敦中》《花开紫亭》《秋韵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