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滟洲(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音乐学博士)
陕北高原是个出英雄和歌唱家、出传奇与歌谣的地方。在那连绵起伏的塬峁梁壑之上,生长着一种叫山丹丹的花。那是种学名叫野百合的六瓣花,红红的胭脂色,每每在盛开季节,给苍凉的陕北大地染上一层绚烂的亮色,和着黄土地上流传的信天游,传达出一种高原特有的粗犷、辽阔和壮丽的形式美感。
由李若冰、徐锁、刘烽、关鹤岩、冯富宽等人作词,刘烽作曲的著名革命历史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自1971年底问世以来,即以润物无声、沁人心脾的魅力,传递了山丹丹鲜亮的色彩与信天游跌宕的声情;以率直真诚、朴素热情的性格,唱出了陕北人的精神生命与黄土地的炽烈情怀;以栩栩如生、贯通起伏的笔法,绘就了一幅有着伟大传统的地域文化和革命洗礼的画面。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恰如当年创作组所言,是一首歌颂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带来革命大转折的歌曲。1935年9月17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头部队一举突破川甘边界天险腊子口,次日占领哈达铺。在这里,毛泽东从一张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块根据地和红军活动的情况。此前,1934年秋,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习仲勋担任主席;同时成立陕甘宁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主席。1934年11月,由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根据地,同当地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为迎接中央红军和红军陕甘支队的到来创造了条件,陕甘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落脚地。然而,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严重干扰,当时的中共陕甘晋省委实行错误的肃反政策,刘志丹、习仲勋等人都被作为“敌人”关押,差点被活埋。就在这生死关头,中央派董必武等对刘志丹、习仲勋等进行审查,下达了“刀下留人”的命令,此后,为他们彻底平反。这首歌,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歌颂了像山丹丹那样热烈地坚定革命信念的先烈们。
山丹丹花
从“山蛋蛋”到“山丹丹”
1971年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些老同志建议,整理几首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民歌,并进行加工创作。这一想法得到周恩来的支持,决定由中央文化组组织创作力量完成几首革命历史歌曲,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50周年。是年5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采录组组长王敬之和编辑王惊涛来到陕西,同徐锁、李若冰、关鹤岩、冯富宽等人组成了工作小组到延安采风。他们中间就有10岁即跟随哥哥刘炽(著名音乐家、歌曲《我的祖国》曲作者)来到延安参加革命的作曲家刘烽。在延安第一招待所,大家整理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工农齐武装》和《翻身道情》四首歌曲。一次,刘烽和李若冰在聊长征、聊土地革命,回忆起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的那段艰难岁月时,感慨万千。这时,创作组组长关鹤岩提出,增加一首反映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带来革命大转折的歌曲就更好了。刘烽也谈到,“搞完这四首之后,我总觉得有些不满足。从音乐形式上看:陕北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信天游》没有;内容也不够完美,缺点儿什么”“应当有一首迎接中央红军的歌”“这段历史太重要了!它既能反映中央红军的及时到达,挽救了陕北根据地;又能反映出陕北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贡献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