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彩云之南展现文旅融合新气象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1 16:55:41

  本报记者 周志军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云南旅游业再次交出亮丽答卷: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均实现20%以上增长。从全国最早发展旅游的地区之一到实现旅游支柱产业建设,从旅游“二次创业”再到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发展,多年来,云南旅游业在困境和争议中努力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近两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在云南的深入展开,利用“新文创”思路,通过数字文化和信息技术改变旅游产品的生产模式,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旅游业发展理念也在彩云之南纷纷落地。

  从“接待事业型”到“经济产业型”

  根据“游云南”大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今年“十一”黄金周,云南共接待游客2712.3万人次,同比增长21.1%;全省实现旅游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22.1%。

  和中国的很多地区一样,云南的旅游业伴随改革开放而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云南就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当时,全省仅有国旅昆明分社1家旅行社、8家宾馆,并且大部分是政府招待所,标准客房不足300间。到1988年,云南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99人次发展到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增长到1300万美元。

  云南大学商旅学院副教授杨懿介绍,云南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曾有过很多创新性的探索。比如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一些地区还未发展旅游业的情况下,云南将一个喀斯特地貌的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