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见小曰明”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29 10:11:05

  【含英咀华】

  作者:王充闾

  作为经典,《老子》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高度浓缩的哲学智慧与学术含量,被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所推崇,影响深远,价值恒久。黑格尔有言:《老子》一书“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爱因斯坦对《老子》同样情有独钟。美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194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期间,结识了爱因斯坦,并曾到其家中做客,“爱因斯坦书架上的书并不太多,但有一本书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佛经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说。那么,当我研索宛如“一道洪流”“三千弱水”的《老子》中的哲学智慧时,选取五十二章中“见小曰明”一语作为“一瓢饮”,倒是颇为得当。

  解读经典,首要的是弄清其本义。两千多年来,自庄子、韩非启其端,中经河上公、王弼诸人赓续,直至近现代,《老子》研究已成显学。走捷径的做法是按照本文,找出解《老》、注《老》之典籍,即可释疑解惑。无奈“五千言”不同于“圆周率”,找不出一个“3.1415”那样简单而恒定的结论。我一般是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在把握全书的基础之上,通过以《老》解《老》、上下文贯通解读,作出分析判断,然后再去对照往哲时贤的种种解析,抉择、吸纳、借鉴。这样常会收取“如汤沃雪”、茅塞顿开之效。

  在我看来,这里的“见小”应做察微见细理解,而“见小”的意义或曰目的,在于小中见大,阅微知著,这样才能称得上“明”。对照一些有代表性的评注本,自认这样解读是符合本义的。《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