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故宫里的博物学》在京发布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24 09:34:46

  光明日报北京7月22日电(记者李韵)22日,《故宫里的博物学》在北京故宫紫禁书院发布。这套博物学通识读本,由故宫出版社与中信出版社共同出版。全书共分3册,由《给孩子的清宫兽谱》《给孩子的清宫鸟谱》和《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组成。

  全书以故宫博物院院藏《清宫兽谱》《清宫鸟谱》和《清宫海错图》为蓝本,精选其中120种陆地、天空、水生的神奇动物,以现代博物学的探究方式,打破人文与科学的界限,讲述神奇动物的妙趣故事。

  《故宫里的博物学》书影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记者了解到,清代乾隆时期,由宫廷收藏的动物图鉴《兽谱》《鸟谱》和《海错图》,是中国古代动物物种的一套传世巨著,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科技史上都很少见。

  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亲自召集当时两位重量级宫廷画家余省和张为邦,历时十余载绘制了《鸟谱》和《兽谱》,而这两部书中关于动物的全部文字解说,由乾隆朝的八大臣联手完成。余省和张为邦吸取了来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采用了当时刚由西洋传教士传入中国皇宫的西洋绘画的光影技巧,又和中国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海错图》由康熙年间来自民间的博物学高手聂璜,历经几十年,访遍全国各地江海湖泊,考察积累,绘制而成。“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后来渐渐成了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文金祥介绍:“《海错图》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收入清宫造办处的。”

  《海错图》描绘了生物物种、传说化生动物、非生命物质共300余种。而在《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中,综合考虑每种动物的特点,甄选了40种。

  打开书,记者不禁被原作者聂璜的画风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