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从秦始皇陵看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0-23 23:20:37
 

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所谓是非功过众说纷纭,但他终究是留下了许多令世界都惊叹的遗迹,其中之一便是秦始皇陵——见证了王朝兴衰的宏伟工程。

陵园建造耗时约三十九年,修建匠人最多时可达七十二万,而近百万“工匠”的所谓智慧与汗水汇成了一股伟力,铸造了这无与伦比的千古陵园——秦兵马俑。

在家庭基本温饱尚未解决的时代,有多少人会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在自己衣不蔽身、食不饱腹的情况下高举“甘于奉献”的大旗?在人们的认知尚未解放的时代,他们缺少一种信仰,或者说是凝聚力,让他们能毫无怨言地投身于“共同建设”之中。这时,百姓往往就是最平凡,最“肤浅”,最不会考虑“我是谁”这一类追寻生命意义的问题的人。

所以那些“工匠”们看不见他们正在建造人类历史上的伟迹,看不见从他们手中一点点搭建起来的长长的城墙将会屹立千年不倒,也看不见他们正在将一个处于萌芽时期的民族送上世界神坛。

当一种倾世的美丽却是由无尽的悲伤与痛苦浇筑而成,相信每一位为之惊叹的人都会怀着一份肃穆,一份悲凉,一份复杂到难以言语的情感,重新审视这难得绽放的绚烂光芒。

令人欣慰的是,秦始皇陵的浩大与精致见证了那一个个“工匠”们的艰辛与确确实实的智慧。雕琢秦兵马俑不仅让人看到了两千年前秦人的精巧技艺,还印证了两千年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复兴”二字并非空谈。

时光能消磨掉秦俑身上的斑斓色彩,但却抹不去流淌在中华民族骨子里对完美技艺的追求;它可以让数千尊珍贵俑象化为尘土,却无法让中华文化里蕴含的民族骄傲消失殆尽。

时至今日,秦始皇陵里摩肩接踵的人群意味着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认同从未断绝,不会有人矢口否认秦人的悲壮,而那耸立在秦坑里的士卒依然在众人赞叹的目光中挺直着脊梁。

纵然历经坎坷,但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让她的儿女充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骄傲,中华文化一直源远流长,即使是千年的时光长河也不曾令其中断,而在那岁月变迁,时移世易的白云苍狗中,不变的是一种民族信仰——那份“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卓绝精神。

人们一直在突破“已知”的圆圈去探寻“未知”的奥秘,但有一种“未知”却是让人如痴如醉:为什么一堵青砖万里城墙能屹立千年不倒,为什么一条裹沙长河能划破重重峻岭汇入滔滔江海;为什么一种文化从溯源之时便已脱颖而出,曾一度辉煌,而又源远流长,为什么一个民族能在历经磨难、受尽屈辱后忍辱负重,奋起直追……

回首千年的目光,我看到了一个伟大民族悄然无声地萌芽;眺望今后的远方,我希望能看到一个苍茫巨物,擎天而立,气吞河山!(威海市一中 杨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