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文化寻根——赣南书院研究丛书》(四卷)正式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套丛书主要有《千年书乡》《阳明传习》《文光射斗》《书香赣南》四卷,是赣州市文联重点支持项目。
♦《千年书乡》
引导读者寻找赣南这块土地的文化之根脉,将赣南书院的发展历史、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文章论述厘清、汇总,还赣南书院的原貌予读者,还世人对赣南书院一个完整的认识,还赣州书院应有的历史地位,给赣南文化研究者们提供关于书院的最为丰富的基础性史料。
♦《阳明传习》
从“南赣乡约”入手,全面阐述了王阳明与南赣事功种种,特别是王阳明“破山中贼”后,通过办书院、兴社学、刊印《传习录》、传授良知学,在赣南完美地实践了其“破心中贼”的政治理想。赣州是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形成地与实践地,王阳明是赣州得以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育史有一定地位的成就者。
♦《文光射斗》
实则就是一部赣南历代进士名录。解读历时一千余年的赣南科举,以及时光淬炼出来的597名历代进士,其目的既是一次对科举历史与进士情况的归纳与整理,也是一次对古今赣南教育状况的比较与对照。理性地面对科举考试、进士选拔这些旧话题,可以引导今人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人文意义,从中明白“学而优则仕”的道理,发现品行道德的楷模。
♦《书香赣南》
收集了自北宋庆历至清代末期有关赣南书院、学校教育的几乎所有重要文辑。北宋庆历年间至绍圣年间,以虔州州学、南安军学、清溪书院为代表的官办学校或书院教育,已然为地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赣南书院在近千年的办学过程中,经过大师们的教授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书院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发展过程中,遗存了大量富蕴历代记忆、极具史料价值的书院各类文辑。
出版意义
该丛书的出版是赣南古代书院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填补了赣南古代书院研究的空白,是对江西书院乃至全国书院研究的一大贡献;将王阳明在南赣活动进行了年谱式说明,让一代圣人的心学成长历程有了最明晰的展现;首次对赣南十大乡贤进行全面介绍,旨在激励乡邑人众,学习先贤,荣耀地方;更让历代书院文献资料首次全辑问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是研究书院历史发展、书院道德思想的宝贵史料。
作者心声
问起作者龚文瑞先生创作这套图书的缘起,他曾侃侃而谈,1995年,他第一次参观岳麓书院,2011年,他又去了白鹿洞书院,于他,这两次书院之行,让他为书院文化深深打动,那些影响一方文化至深致远的书院,为地方文化的成长、茁壮和成熟撒播了种子,提供了肥料,更加似阳光雨露,让地方文化根繁叶茂、开花结果、世代芬芳。正是这两次书院之行,让他开始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阅读与赣南书院相关的文史资料。
龚文瑞先生曾在书中这样写道:“带着对历史的尊重,追寻一脉文化的源头,行走在现实的场景,触景生情,让历史的一个个人物与事件浮现,从而激发我们由此及彼,关注我们身边或脚下土地上类似的人物与事件,并探究其本来、过程与嬗变,这样的行走便显得有意义。我想,当年往岳麓书院的那次行走,便是有意义的行走,其结果是引发了我长达数年的文化寻根,以及有关赣南书院,有关书院培育出的597名赣南进士,有关书院的诸多兴修、学记、院产、学规、教条等方面著述的研读。”
2015年夏,龚文瑞先生独自开始了赣南书院文化寻根之旅。显然,这种“文化寻根”并不轻松,在创作期间,他行走完了赣南绝大多数的县邑的文化遗址,收集与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文化素材,但并没有完整地阅读完赣南各县邑历朝历代的方志书籍,很多史料还隐匿在清冷的古书古籍中。为此,他还用大半年时间阅读完了《江西通志》《赣州府志》《南安府志》《宁都直隶州志》《江西历代进士名录》及各个版本的县志、文史资料,也从网络上搜集了相关的佐证材料,好多时候他都将自己置身在书堆里,好长一个时期里,他的视力退化得非常厉害,至少阅读了500万字以上的资料之后,才开始了这次文本层面的“文化寻根”之后的写作。
编辑札记
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文化寻根——赣南书院研究丛书》(四卷)终于展露真容,捧着这厚重的四册书卷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为之不眠不休的读稿时光。
赣州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在这片土地生活了20多年的我,却对她似熟悉,似陌生。熟悉的是她的每一条街巷,哪里有什么人文景致,哪里有什么珍馐美食,我总能如数家珍;然而陌生的,却是赣州各位名家、文人笔下的赣州,那些历史文化、那些掌故传说、那些名仕伟人、那些民俗风情,是我不曾了解的赣州,是我不曾品味的赣州,是我为之神往而心思摇曳的家乡。很感激龚文瑞先生,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与家乡离得这么近,近在咫尺,可以闻着家乡的悠远历史书香,安然而眠。
2017年11月底,龚文瑞先生将书稿交给我,郑重而又如释重负,他对我说:“书稿已经全部完成,接下来,就是你们的工作了,希望你们能让这套丛书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幸不辱命,当我将四卷本的丛书捧在手心时,才感觉自己第一次可以自豪地回到我的故乡,可以为龚文瑞先生交出一份完美的再创作,更是为赣南这片土地千年文化的传承添上了一块砖,夯实了一抔红土。
作者简介
龚文瑞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赣州市作协原副主席兼秘书长、赣州市散文学会会长、赣南日报副刊主编。现为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副会长,江西师大人文研究院及赣南师大文学院特聘教授,赣南师大客家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timg(1).jpg
郑紫苑
河南省兰考县人。201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讲师,主要从事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研究。
文字:编辑厉颖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