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陶瓷 > 陶瓷资讯 > 正文

钧瓷鉴赏家张国鹏说钧瓷(十三)——灵性之器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6 14:25:01

 灵性之器-神钧宝瓷

钧瓷之器,与众不同,富有灵性,耐人寻味。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位居“五大名瓷”之首。其名贵在于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更主要的是,釉色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描绘。海棠红、梅子青、茄皮紫、天云蓝等色彩大气而夸张,令人想象无穷。宋徽宗时钧瓷是御用珍品,封为“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三十六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甚为稀少。虽世界著名博物馆有收藏,但为数寥寥。“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即从此出。到了后来,即使钧瓷在民间流传,也都是至上宝物,所谓“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

钧瓷最本质原料-矿石,被粉碎成基本的泥土后,不知经过多少次锤炼、摔打、成型、上釉,从一千多度高温烧烤,慢慢降至几十度的低温冷却,就窑变成一个全新的形象。当时在窑上干活的是十分牛气的,先期工作做得再好,也还是要看烧窑这最后一关。烧窑师傅也不是神人,他也不知道会烧成什么样子。气氛、温度的波动会使窑内不同区域的产品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没有谁能掌握一件瓷器的命运,完全靠它自身对火的感应。因此说’一件钧瓷精品的出世,是来自神火,来自天佑‘。一出来也许它奇丑无比,也许它亮丽异常。烧制过程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产品会报废掉,一件钧瓷在精挑细选中脱颖而出,那即如皇宫选秀。
       而一个人得到一件精美的钧瓷,则全靠缘分,可遇而不可求,’成之靠天,获之靠缘‘!
烧窑用柴,后来也用过煤。老师傅还是讲究用柴。柴窑烧出的釉色渗化自然。柴硬、柴软都有说头,起火、灭火也有讲究。就此窑温还是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钧瓷釉彩的成色。像有人所赞“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的,都是百千里挑出来的。

古代的神垕镇,周围都是围绕着官窑生存的。起土的,运瓷的,开脚店的,做买卖的,各行各业。还有专门砍柴的,那时树多,只要掏力,不愁没饭吃。通往神垕的路上,多的是担着花柴的挑子。人们说,在神垕,再不济去砍柴,实在懒得不行才讨饭。

钧瓷在复杂的窑变之后,似乎还没有达到至善至美,要再经过一次开片。

钧瓷,它从炉中一诞生,就赋予了灵动的生命啊。聆听如琴似玲的开片是个神秘的情趣,白天听不到它的动静,带有某种神秘的焦虑,还有不可名状的情感,等待晚间那个偶尔时刻的到来,美妙异常,’夜深人静时开片亦惊心‘,钧瓷开片六十年。

那美妙的声响,天长日久之后,不是如开窑时像庄稼拔节的声音,呲呲恰恰,噼噼叮叮,它似乎在悄悄蜕变,或轻轻吟唱。而是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妙音,不知它有没有疼痛。童话里有个蜕变的美丽姑娘,换装时不能被人看见,一旦让人看见,就变不回原来的自己。,这种纹路,还会在无数次的开片之后变得斑斓异常。
 

 

       ’贵在窑变,难在成型‘,烧成一件钧瓷,十分不易,然而要烧成一件窑变精美的钧瓷极品,则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具备诗情画意,故事图案的钧瓷极品,往往更是百年不遇,千载难逢!
       钧瓷有’神、奇、妙、绝‘四大特点,绝在意境图案,意境图案是钧瓷窑变的最高境界,她是具有灵性情感之灵物!
钧瓷始于唐盛誉宋,自唐玄宗起,历代皇家规定‘钧不殉葬,禁止民间收藏’,钧瓷没有出土的,所以钧瓷是具有镇宅辟邪之灵物!          偶尔一件精美的钧瓷摔倒地上,她不是如银瓶乍迸那声脆响,它只是发出了一声疼痛的低吟,如泣如诉。这种声音会让人心痛异常。
得到一件如意之珍品,万应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