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书画名家 > 正文

形神兼备 清新脱俗——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牛艳玲工笔画赏析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2-01 16:44:49

 形神兼备 清新脱俗——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牛艳玲工笔画赏析

牛艳玲,女,1966年出生于八朝古都开封,1992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现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职教社社员、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特聘教授、河南大学郑州校友会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青岛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主要艺术经历:

1991年工笔画作品《宝莲灯》荣获开封市最佳优秀奖(最高奖项)(开封市文联);

2016年4月中国画作品《寿星图》在河南省第二十一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览荣获优秀奖(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2017年5月中国画作品《麻姑献寿》在河南省第二十二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览中荣获优秀奖(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2017年5月油画作品《静静聆听花朵的心事》入选河南省第二十二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同时入选中国第七届书画大赛并荣获优秀奖(中国美术人才网);

2017年10月作品《工笔人物》参加“庆祝河南大学建校105周年校友书画展”并被河南大学收藏;

2019年6月,工笔画作品《花开时节动京城》入选香港、澳门举办的“丝绸之路”港澳书画作品交流展,并被授予优秀书画家荣誉称号(香港国际书画院、甘肃省收藏协会);

2020年3月,工笔画作品《国色天香》入展第六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并获精品奖(最高奖项)(中央党校、中国法学会、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等作指导单位,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中共北京市丰台区纪委等主办)。

中国工笔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战国,盛行于唐代,成熟于五代、两宋,创新发展于明代。明末清初,由于西洋画传入中国,中西合璧,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凸显出造型的准确性、线条的自然性及内容的诗意性。牛艳玲善于继承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精通中国画、油画、素描,其中尤擅长工笔人物,兼工笔花鸟、山水以及书法、篆刻,可谓“全材”。

牛艳玲自幼受其当老师的父亲牛惠卿熏陶酷爱书画,早在1991年她在开封市电缆厂当工人时,其工笔画作品《宝莲灯》就被开封市文联评为最佳优秀奖,彰显了她扎实的绘画功底。五十多年来,无论是在工厂务工,或是下岗失业、生活困顿,或是在社区当主任,服务基层群众,忙于繁杂工作琐事,都没有阻止她对书画艺术的孜孜追求和潜心探索。她先后拜师于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袁汝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薛声韵并成为薛教授的关门弟子。同时,牛艳玲坚持向历代著名画家学习,每天临摹历代画作不少于六个小时,一年四季无论寒冬酷暑,或是生活工作再忙也雷打不动。临摹早已成为她的必修课,画画创作亦成为其生命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工笔人物方面以临摹唐代阎立本、明代仇英居多,在工笔花鸟画方面以临摹五代黄荃、徐熙居多,工笔山水以临摹宋代李成、明代唐寅居多。牛艳玲摹古而不拘泥于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笔画画风:形神兼备、清新脱俗。牛艳玲在其工笔人物作品《寿星图》创作上画法工致细腻,衣饰高贵典雅,更表现出了老寿星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神态气质,又如艳玲在其工笔花鸟画《听秋》创作上表现出了鸟儿活跃之态,栩栩如生,且翎毛工细逼真、呼之欲出,又对秋荷形态色调表达精致准确、清新脱俗;再如艳玲工笔牡丹作品《花开时节动京城》对牡丹花的叶、瓣、蕊画出了光色艳发、妙穷毫厘的富贵、形态与神韵,同时通过细观游戏的蝴蝶,可以确定所画的是中午前后这时间段的牡丹。

艳玲的工笔画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思想性,尤其工笔人物画突出体现了其作品讴歌新时代、讴歌基层劳动者爱祖国、爱人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工笔人物作品《共克时艰 万众一心》刻画了开封第二中医院救护车司机、退伍军人徐超在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义无反顾地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毅然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战场。为及时转送病人,他曾经连续值班96个小时,四天四夜没有休息。他以神圣职责使命践行了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博大胸怀和责任担当。

“想,要凌云壮志;干,要脚踏实地”。画家牛艳玲表示,和美术家前辈和许多艺术大家相比,我显得微不足道,但无论到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困境,我将始终坚守一个艺术工作者的道德与良知,坚持用自己眼的穿透力、笔的表现力、心的包容力,脚踏实地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李远习 开封市书画艺术评论员)

牛艳玲主要作品欣赏:

编辑:CH66 BBB华夏艺术网—中国艺术第一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