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书画名家 > 正文

当代著名画家石学彦作品欣赏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01 11:56:12

【艺术简历】

 

石学彦,男 ,汉族 ,1956年3月生,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高岸子村人。山水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现为中国山水画研究会理事、甘肃美协会员、金昌市美协副主席。画作多次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华全国总工会、甘肃省文联、甘肃省美协、甘肃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的各类美展。其中《甘南秋色》、《古道春风》等三十多幅作品获奖,国画《高原牧笛》、《白龙潭秋色》等数十幅绘画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外友人收藏,近百幅作品发表和刊登于全国各类报刊、杂志,2014年出版《石学彦山水写生作品集》。

业精于勤

 

绘画创作的空间是无限的。挖掘和创作出一种丰富的艺术语言本身就是艺术的意境,艺术创作是人的手、脑和心合成的产物,其技艺部分,如国画的笔墨功力,造型和色彩的表现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长期的反复实践方能获得,需经千锤百炼才可完善,来不得半点取巧,从这个意义上说,画家是“手艺人”一点也不过份,但是只有手艺仅凭劳动的难度与强度还不能造就出色的艺术家,更不能创造杰出的作品,因为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心灵智慧的结晶,是艺术家长期观察体验生活,领悟艺术创作原理的产物。石学彦即是一位诚实勤奋的实践者,默默无闻地从事艰辛的艺术劳动,又是一位在艺术上不断有所追求、有所探索和有所奉献的山水画家。

我与石学彦相识二十多年,大学毕业后就和他工作在一起。他长我十几岁,人很厚道,工作不讲条件,为人处事从不计个人得失,具有典型的西北人性格,厚重笃实,热情大方。他擅长装裱,为此专门到北京荣宝斋进修一年,学习古旧字画揭裱技术。我们共事十几年,交情一直很好,我对他的人品和绘画自然很熟知,只是后来由于我工作变动,异地相处,但彼此往来从未间断。现在,他慨然把作序的事托嘱于我,也完全不顾我能否接受,事实上,为期作序,知其人而识其艺,自揣也可以说是不二之选,但或许是彼此太熟悉了,从觉不知从何写起。

石学彦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未受过系统的绘画专业训练,但他对绘画的追求和诚恳超乎平常,他的山水画,格调高雅,工笔与写意相融,浪漫与朴拙并蓄,传统与现代兼修,古韵与今魄同彰,即有传统根基,又拥有鲜活的现代气息。可以看出,他对传统山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不只是玩弄笔墨,而是致力于墨与色的巧妙结合,将现代山水艺术推向新的艺术境界。

数十年来,他曾在北京画院和中国山水画研修院深造,先后亲炙于杨达林和王中年先生门下,虚心求教,手摹心追,深造有得。他的创作,师其意而不师其迹,善于在传统中求创新,在笔墨纯熟中求稚趣,尤其是近几年他跟随王中年先生与师兄弟一起登太行、跨高原、穿林海、过草滩、闯大漠、游江南,仰观俯察,辛勤创作,渐入佳境。他的山水画,举其山石、林木的形体、质感与量感,都具有素描技法中的黑白、明暗、虚实的表现手法,从而使山水作品更具生命力。

如果说艺术的生命来源于生活,那么,石学彦的山水画便是来自生活的深思与拓展,将笔墨融于自然之间,用现代理念将传统山水画发扬广大,古今结合,既超越现实,又复归现实,这便是他追求的最高境界;他兼收并蓄画界北派之雄,南派之秀,臻于雅俗并重的个人风格;他大胆吸收西画之透视,水彩之艳丽,油画之浑厚,极大的丰富了自己山水画的领域,中西结合,秉承乃师王中年先生“三个结合”的绘画理念。

我们常在一起谈论一些关于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和看法。绘画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在人们的眼中产生一种美感,然而绘画本身又不能局限于造型,因为其中还包涵了人的精气神韵和思维观念,所以只有用最自然,最纯朴的思维和情感对有型的物象进行理性的再创造,才不会有形而上的矫揉造作之感。

笔走龙蚊墨浪翻,似梦非雨亦非烟,试问游心今何在,却在方寸素纸间。但愿石学彦能把握住时代脉搏,用饱蘸水墨的毫笔,年年岁岁耕织在这方寸纸端,将西部的大山大水化为他心中的大山大水,不断有好作品问世。

兰州画院院长巫卫东所写

我的山水情结

或许是生活在西北沙漠边缘干旱缺水的缘故,我喜欢山,更渴望水,山水对我有着深厚的影响,对我的生活有着特殊的含意。在我朦胧记事时,父亲常去沙滩上打柴,每次总是背着一大捆柴回来,我看不见父亲只见一座“小山”在移动。说是柴,其实是干枯的蒿子,重量轻,体积却很大。母亲说:“你爹背座山回来了”。 父亲背“山”回来,母亲总是忙忙碌碌,又端茶又递水,其乐融融。在我心里,父亲就是山,母亲就是水,“山”和“水”的概念潜移默化地对我的精神给予鞭策和抚慰。

参加工作后,我的工作环境,还是与山有联系,因为我所在的企业是生产有色金属的,它的原料来自于大山深处。山是我赖于生存的基石,我选择绘画这个职业毫无疑问就是为大山写照。随着对绘画的理解和对其认识的逐步加深,对美的要求也在层层升级,对物象的表现总是力不从心,面对大山怎样去刻画,常常束手无策。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我,虽说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但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洗礼。绘画对我而言可谓先天不足,尽管我对绘画的渴望与日俱增,凭着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的热情,努力寻求一切学习绘画的机会,结果却像无头苍蝇,四处碰壁。

那时绘画技法资料奇缺,尤其是山水资料更缺,唯一的资料是《工农兵文艺》里面的样板戏插图和工农兵形象,还有大批判专栏报头,便成了我学画的唯一。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像春风一样吹遍大地,对我而言,尽管春天来的晚了一些,但毕竟还是来了,我欣喜若狂。面对改革开放后形形色色的宣传和各种各样文化信息的涌入,我一片茫然,无所适从,冷静思考之后,我认为艺术创作不只是一个技法问题,它需要全方位升华。所以,我重新从传统入手,手摩心追,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掌握传统绘画技法,了解熟悉生活,加强和提高个人修养。

我本性安静平和,虽然属猴,但却没有猴的机灵和敏锐,动作迟缓反映木纳,思维总是慢别人半拍。但我有韧性,做事不怕麻烦,既然自己认准的路,只要条件许可,就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哪怕从一点一滴做起。因此我笨鸟先飞,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和时间,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把传统绘画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常常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将自己胸中的山水形象与大自然中的山水物象完美的整合,将笔墨融于自然之间,超脱于凡俗,达到绘画之最高境界。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

近年来,我先后两次到北京研修学习。在北京画院师从山水画家杨达林先生,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山水画研修院跟随王中年先生两年,使我受益匪浅。王中年先生高超的绘画技巧,严谨的学术理念,宽厚的待人风格,认真的治学态度,深深的打动着我,不但拓展了我的绘画思路,同样影响着我的生活轨迹,让我受用终身,其言传身教,深入浅出,谆谆善诱,使学者渐入佳境。他的“中西交融”“南北交融”“默彩交融”“虚实交融”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格局,开辟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境界。雷风云是王中年先生的入室弟子,我的师弟,是一位年青有为的青年山水画家,陇南人,西北师大毕业,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几年来,我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以陇南山水为依托,多次结伴深入西狭、官鹅沟,阳坝梅园沟、武都太子山、三滩、两当、甘南冶力关等地创作写生,将传统笔墨与现代山水有机结合进行大胆偿试。

陇原大地,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极大的丰富了我的创作与生活。现从数百幅写生作品里反复遴选,编成画集,以飨读者。

石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