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书画名家 > 正文

关于书法的几点新思维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7 14:06:01

 关于书法的解释

一个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他还在吃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你给他一支粉笔,他会在地上乱涂乱划,越涂越高兴。一个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会在四壁上乱涂乱划,就是大人也有下意识用笔涂写的习惯,因此,我几十年观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利用线条来发泄表达个人情绪,是人类共同的行为方式,也是千奇百怪书法现象的本源解释。书法线条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之间的搭配组合也是无穷极的,就像音乐的七个音符1、2、3、4、5、6、7可以谱写出无穷无尽的乐曲。

关于书法的吸收

我们习惯强调向古人学习,这一点不错,但有人要求我们的书法全部要往老祖宗的箩筐里装,往老祖宗的模子里套,甚至要做到一点也不能有差别,我碰到一个国家所谓正统的书法领导说:“老祖宗的字已经写完了,我们没有任何创造的权利,只能跟着描摹你都描不过来。”以这种思维指导人们,中国书法只能往死胡同里走,路越走越窄,我给这种思维起一个名词叫做“萎缩性思维”。

让我们来换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我们认真地向老祖宗学习,充分吸收他们的经验成果,然后向外发射形成亿万的线条,我给这种思维起一个名词叫做“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从古人那里学习后,向大口子那里发散,路就越走越宽阔,而萎缩性思维是要求今人都要往古人那里套,往小口子死胡同里钻,路越走越窄。

 我在兰亭曾写这样一首诗:“千年兰亭摹未休,曲水非复旧时流。江山代有书家出,亿万线条织锦绣。”强烈地呼吁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引出亿万的线条来。

 

关于创新

日本的朋友齐梦章对我说:“世界上有六十亿人口,就有六十亿双手,就有六十亿种指纹,请你写出你的指纹来。”我的另一位日本朋友白浪先生,当我问他对中日书法的看法时,他对我说:“日本的书法传统吸收少,但观念创新,中国书法强调传统,但观念陈旧,如何把中国强调传统和日本的创新观念结合起来,那大概就是中国书法的方向。”

创新和吸收的关系我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们大家有没有跳过迪斯科舞,跳迪斯科有强烈的节奏感,随着音乐节奏你可以任意自由自在地动作,摇头摆脑,扭屁股,踢腿……都可以,但你必须踏在音乐节奏上,否则你自己也感觉别扭。书法同理,你可以自选动作,但要遵循书法本身内在的规律,否则也很别扭。

 

关于如何创新

   人们会说:你说创新容易,但如何创新就难了。当然创新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决不是没有道路。举例说明,舒同他创造了“舒同体”,毛泽东创造了“毛体”,还有林散之写他的“林体”,郑板桥写他的“板桥体”。试问,在他们之前,古人有谁写了“舒同体”,写了“毛体”,写了“林体”,写了“板桥体”?没有,这就说明一个真理,每个人都可以写每个人的字体,这里告诉一个书法上的术语叫做“由己性”,就是由着自己的个性来,而不要重复古人的相貌形迹,毛泽东说:“模仿是最没出息的教条主义。”我曾在一首词里这样说:“我写我字不会错,江山任意织锦绣。天地宽,人长久。”我还写过一首诗“我本陆家郎,祖上称楚狂。吾室有家鸡,不肯写二王。”我学二王,但不写二王,我按“由己性”来写,“由己性”是所谓创新的一种方法,一条道路,至于如何去走,当然别人代替不了,全靠自己“悟道”。

 

关于书法童心说

我在拙作《书悟》中详细阐述了“书法童心说”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艺术》中说:“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儿童的天真,不使我们成人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一个时代,他固有的性格,不是以其纯真性又活跃在儿童的天性中吗?”

书法童心说的核心思想就是“允许所有线条存在”就是讲儿童的纯真,儿童的天真,儿童的真实,据说费新我晚年不满意自己的字,一直念念不忘想写儿童的字,大概他大彻大悟心里想着“与道大适,复归于婴”吧,儿童的确与道大适,比成人多一颗“赤子之心”。程式化的、教条化的、经验化的、清规戒律总比不过率真自然的天籁之音,天然之线。              

“书法童心说”还有一个作用和意义,就是可以运用于书法批评,用儿童的真实去战胜评判的虚假,用儿童的天真去战胜成人的虚伪,用儿童的纯真去战胜书家的虚荣。用儿童的单纯的心灵去洗涤书法界的肮脏,以及那些书法上的偏激,好恶,不公等等。

 

关于职位、头衔、获奖、协会

对于书法标准的讨论很多,对于把职位、头衔、获奖、参加什么协会,作为书法标准的批评也很多,由于中国几千年“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民众的这种劣根性也迎合、助长了这种风气的发展,以至于出现一个协会争抢主席,副主席之类的闹剧,设置五六十个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的衙门协会,还有一些人辛辛苦苦写书法,参加展览为的是能参加一个所谓“正统”的协会为终身目的,以为参加了就进了书法的保险箱,就可以高人一等了,把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变成了对职位、官位、获奖、加入何种官办协会的追求,“艺术是大的”那些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与书法艺术本身相比,最终只是余事。

 

关于书法研究

   书法研究可谓多矣,但不少都是古人怎么说,他就跟着怎么说,陈陈相因,东抄西摘。但我发现书法研究上存在一个大问题,这就是研究方法的问题,大家知道,科学研究方法错了,结果也就不会对,一直以来人们研究书法是放在一座山峰上,例如,把王羲之放在顶峰,然后颜真卿,苏东坡,董其昌,王铎……那么反过来比上去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王羲之永远在顶峰,我给这种方法起一个名词叫“垂直比较法”,垂直比较法是一种错误的比较方法,一种错误的研究方法,因为它设置一个顶峰,就没有发展了,后人也永远比不过前人了,实际上书法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没有顶峰可言,如果有顶峰就上不去了。

   那么我给你们提出一个新的比较方法,我给这种方法起一个名词叫“并列比较法”,并列比较法就是把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放在并列的地位上,大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山峰,(如图所示)这种比较方法,研究方法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成果才是辩证的、正确的,符合实践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袁海涌书法

 

       今天是袁海涌书法展览,所以应该结合我的理论思想,说一点袁海涌的书法,三年前我曾写过两篇评论袁海涌书法的文章,至今三年过去了,也没有见面,平常也没有联系。(有机会可以看我那两篇文章)这里只通俗地讲一讲袁海涌的书法。

       第一、袁海涌在吸收、学习、借鉴中国传统书法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笔墨功夫后在写他自己的字,这就对了“我写我字不会错”。但对有些人来说,特别是有些在象牙塔里从事雕琢的学问家来看是“野逸书”,“毛毡气”。因为在古人那里没有袁海涌这种书法,古人书法没有袁海涌这种相貌形迹,袁海涌也没有按古人的相貌形迹去写,但恰恰是袁海涌的书法特征,他按“由己性”来写,写他的字。这些古人没有写过的字正是他的创造。我相信他那些刻在山上的“厚德载物”,“山舞银蛇”等等,五百年后也都成了“古迹”了,因为他也成了古人了,后面的人也要把这些字当成“古法”了。

     第二、袁海涌的字至所以认可它,因为他有中国笔墨功夫,不是乱写、瞎写,这一点十分重要,我讲允许所有线条存在,按“由己性”写,并不等于所有线条都是有书法美的。黄宾虹讲:人比不过自然,自然比人伟大,自然比不过艺术,艺术比自然伟大,我们遵循自然又不要陷于自然主义,袁海涌显然明白这一点,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第三、袁海涌的书法是张杨的,放纵的。按中国书法历来讲究气定神闲、静穆雅致、不激不厉为高境界,而袁海涌在恣肆张扬中,能够处处避免暴烈,避免獐头粗服,最终归于平静,这就使人们看到长枪大戟表现主义的一面时,始终显现着中国汉字书法的书写性、圆润性和书卷气息。关于这一点,也是袁海涌应该保持、坚持的,应该更上层楼,渐入佳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