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润万州
文/海南日报记者 袁宇
有“海南第一山”之称的万宁东山岭文化旅游区,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从空中俯瞰万宁大地,蜿蜒的河流跨过重重大山,奔腾向东汇入大海,构成一幅青山秀水、壮丽绝伦的美丽画卷。
画卷中,东山岭上石刻熠熠,墨香远传四海;画卷外,小海之畔渔歌响亮,美名传达八方……美丽的万宁,山清水秀,拥山揽海,美丽风景下,百般风物养育一方人杰。
“五色彰施留胜迹,千秋召杜缅遗风。地灵自可钟人杰,何日江花梦笔红?”清代万宁籍进士杨士鼎在万安学堂求学、执教,有感于乡人向学之风日盛,有感而发,以挚诚的笔墨写下对故乡的深情感赞。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走近万宁,但闻书香从古而来。
文脉兴千年
万宁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文物普查中,考古专家们在万宁发现白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在旧州文昌园村发现多件石斧、石锛,说明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万宁繁衍,劳作生息。
万宁第一次出现在史籍记载中,是在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命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兵平定南越之乱后,设置珠崖郡、儋耳郡管辖海南岛。万宁隶属于珠崖郡管辖。
唐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李世民将古平昌县拆出,单独设置万安县。这是万宁置县之始,迄今1380余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邑。
唐龙朔二年(662年),万安县升为万安州,领万安、陵水、富云、博辽四县。据史书和方志记载,当时万安州州治所位于现今大茂镇旧州村,筑有土城,教谕黎民。
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万安州学设立,万宁文脉自此而兴,约30年后,万安州鲜蒙村(今北坡镇大芒村)贡生陈庚参加省乡试夺魁,中解元(举人中的第一名),成为万宁历史上的第一个举人。
万安书院久负盛名,现今万宁市区的万安书院源自州学,却并非宋代原有的建筑。史料记载,万安书院建成后,经过多次迁移扩建。其中明代万历年间移建为万阳书院,崇祯年间进一步扩建。清代乾隆年间,万州主官对万安书院再次进行大规模建设,书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前祀文昌,后祀魁星,吸引当时的人们入院求学。
到清朝道光年间,学宫地基已有18.6亩,正殿前为舞台,次为大成门、外为棂星门,有围墙,左右列为礼和义路门,还有启圣祠、明伦堂、名宦祠、乡贡祠等。书院内收藏钦颁经典书册22部,计200多册,此外还置学田200多亩,槟榔园4处,田园收入供书院使用,是当时万州地区最宏伟的学堂。
万州历任主官屡次移建、扩建书院,是古代万宁文教兴盛的最直接体现。自宋至清,万宁地区学田、学宫、儒学、书院不绝,文脉兴盛。
据《万宁县志》记载,明成化十年(1474年),万州大兴土木,建立社学,万州除州学外,还于县南和县北共建6间社学。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万州举人唐鼐考中进士。
此后,万州学风日盛。至清雍正年间,社学分布州城及各乡都,读书的人很多,其中科举成名者不断,人才辈出。不完全统计,自宋至清,万宁地区共有49名学子考中举人、进士。
万宁对教育的重视并不仅仅在于科举。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万宁地区的开明乡绅立即兴办学堂,其中除县衙主办的万州高等学堂外,万宁地区的秀才们创办龙滚戎庙高等学堂、曲冲宏文高等学堂和礼纪云兴高等学堂等,将崇文重教的传统延续下去。
万宁地区文教兴盛。在清代以前,万宁作为州、军、郡建置的时间长达1240余年,作为县级建置的时间不超过40年,领县最多时有四,少时有二。即使在清代中期,万州成为无下辖县的散州,其主官级别仍比知县高。
人才竞风流
万州大地,山海风光旖旎,其中以东山岭最是形胜。
东山岭海拔高度不过200米,由于形似笔架,也被称为笔架山。据悉,早在晋朝,就有文人墨客登东山岭,留下笔墨石刻。而东山岭与文人墨客间的故事,以唐代鉴真和尚的事迹最具传奇。
相传鉴真和尚在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后,顺洋流漂流至海南。北返途中,鉴真在万宁东山岭讲经弘法,佛音绕梁,三日不绝。鉴真也将生平所学的医学、文化、建筑等知识传授于万宁百姓,奠定了万宁文化之乡的基础。时至今日,万宁地区还流传鉴真和尚在东山岭发现鹧鸪茶治疗恶疾的趣闻。
从海南返回扬州后,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在东山岭华峰洞南,一尊4.5米高的大型雕像屹立在半山腰中。这是南宋名臣李纲的雕像。雕像面向大海,负手而立,神情严肃,似是沉思。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被贬万安军的抗金名臣李纲抵达琼州三天后,即被赦北还。尽管李纲可能并未到过万宁,却激发万宁人对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的向往。南宋后期,为了纪念李纲,万宁人在东山岭上建立灵照堂,明代时扩建为潮音寺。
唐宋以来,共有李纲等14位名臣被贬万州,他们在那个时代共同书写了万州文化,也在万州文脉中刻下自己的印记。
1154年,举人钟洽考中进士。元末,文天祥堂弟文天瑞的后人——曲冲村贡生文巨川参加省乡试中解元,当时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世道大乱,文巨川隐居不仕。
有明一代,是万州学子中进士最多的朝代。1490年,原籍万宁的廖纪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一路做到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是明代得到最高地位和最高荣誉的文臣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廖纪也是海南历史上两个进入朝廷权力中枢的一品重臣之一(另一人是丘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