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海南省图书馆唯一的古籍修复师黄文锋:用一辈子换古籍“昨日重现”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06 15:10:54

  右手握着一支沾了浆糊的毛笔,左手捏起薄如蝉翼的竹纸,毛笔轻轻涂在一页古籍上,敷上一层竹纸,再用镊子挑净毛边……

  12月5日,在海南省图书馆修复古籍的黄文锋,又度过了普通的一天。

  一本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古籍,岁月的沧桑难免让它伤痕累累。作为海南省图书馆唯一的古籍修复师,黄文锋在十多年的光阴里,利用古籍修复技术,让多本残缺得无法辨认的古籍“容光焕发”。

  2008年,黄文锋参加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培训班,回琼后便开始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枯燥,是黄文锋的“家常便饭”。有时候,为修复一本残缺严重的古籍,黄文锋一坐就是一整天,却只能让一到两页古籍重现。正因如此,这个行业鲜有人问津,但黄文锋却孤独坚守了11年。

  古籍修复,虫蛀、发霉、酸化、断线等“伤病”是常态。每拿到一本古籍,黄文锋首先要查看并记录破损情况,同时制定修复方案,再据方案对古籍进行清洗、配纸、修补、锤平、去边、压实、装订……整个过程前后有几十道繁琐工序。

  “几十道工序,每一道都小心翼翼、屏息凝神。”黄文锋笑言,一个喷嚏、一次深呼吸,都可能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古籍修复容不得任何失误。

  每修复一本古籍,黄文锋都会用铅笔记下书页顺序,便于修补后装订成册。每页破损的古籍,黄文锋都需要摊开打湿,再用毛笔小心地进行初步摊平和清洗。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和水分结合,往往会让古籍纸张呈酸性,不利于古籍保存。常人看来简单的步骤,都需要黄文锋一笔一笔地将纸张下的气泡“赶出来”,然后用毛笔蘸着调好的浆糊轻轻涂抹,敷上修补用的竹纸,再用镊子仔细挑净毛边。

  “新旧纸张接口不得超过两毫米,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复原古籍原貌,而修复用的竹纸,在产地、颜色,甚至纤维走向上都有讲究。”修补结束,黄文锋还要效仿古人,将书页进行脱裱、装订、线缝。

  一本破损严重的古籍,要耗费黄文锋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彻底“复原”。而在10多年时间里,黄文锋先后修复了多本海南各地征集的方志、家谱,以及琼台师范学院珍藏的一批古籍藏书。如今,扔有一大批古籍还“等”着黄文锋妙手回春。

  今年初,黄文锋入选南海系列人才“南海工匠”序列。在他看来,这不仅是省委、省政府对于本土人才的重视,也是社会对古籍修复这门手艺的认可。

  “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古籍保护修复工作,也希望有更多专业人才加入,一同保护传承海南传统文化。”黄文锋说,毕竟,这是要花一辈子去做的活。(海南日报海口12月5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