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鸟专家”与候鸟的不期而遇——
梦想,就是与“你”再相见
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护鸟人”李波用一颗感同身受的悲悯之心照顾需要救治的鸟儿;“观鸟人”卢刚在爱鸟的路上也从业余“观鸟人”变成职业“爱鸟者”;“理工男”符瑞祺因工作与鸟儿结缘,从“IT男”成长为“鸟管家”。
虽是不一样的角色,他们却有一颗共同的爱鸟心,每年冬季都与南迁候鸟有个约会。
“护鸟人”李波:我知道我很疯狂
李波(中)在放生被救助的鸟类。
“李老师,一只婆罗鹰鹃飞进我的办公室,到处乱飞乱撞,我该怎么办?”11月21日,李波接到市民求助电话,耐心倾听后迅速做出判断:这只鸟是有活力的,应该没有受伤,应是误闯,当即联系海口市林业行政执法支队放归自然。“市林业行政执法支队接到电话后,火速赶到,确认婆罗鹰鹃状态良好后便放飞了。”
李波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11月21日放飞婆罗鹰鹃、11月20日救助脚趾被夹伤的水鸟……这不是他的工作,但很多人都知道他是“野生动物保护神”,16年来,他一直悉心保护着、救助着南迁候鸟等野生动物。“候鸟一路南迁,可能会遭遇伤害,我做的就是救助工作。”
李波是海南师范大学教师,一开始只是一位爱心人士,看到需要帮助的候鸟便施以援手,可在一次次救助中,他对这些候鸟从可怜到悲悯,便决定尽可能保护它们。“管着管着,我就成了一个疯狂的环保主义者。”
李波以前的老房子有一个小型的“鸟类医院”,里面有各种需要救治的鸟儿,有常见的鸟儿,也有珍稀水鸟,他都一样悉心照顾。白鹭不吃死鱼,他就在盆内加进烂草,并用竹签搅动鱼身制造游动假象,煞费苦心地还原它们的生活环境,让鸟儿可以在此安心养伤。照顾野生动物,尤其是受伤的鸟儿,不仅花钱,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在李波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家里没有空调,出去吃饭也不使用塑料餐具,出行也是选择公共交通,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本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却把一腔热情给了“素不相干”的野生动物,身边的人一直劝他不要太执着,但李波很坚持。“我知道我很疯狂,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孩子们可以跟鸟儿们和谐共处,共享美丽家园。”
“观鸟人”卢刚:为鸟儿构建美丽家园
卢刚(左)在做观鸟记录。
在古典诗词里,有关鸟儿的描述数不胜数。如大家最熟悉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等等。古人那时观鸟没有望远镜,不是一种刻意的看,而是一种更纯粹的观,鸟儿与山水、万物是一体的,那就是自然,是世俗生活的一种观照,也可说里面有一种精神的寄托,或轻松自在,或踌躇满志。
卢刚很早就能体会这种心情。他是海南观鸟界“大神级鸟人”,连续参与主导的海南越冬水鸟调查,到今年已经走过第16个年头。卢刚的观鸟爱好,起源于在海南工作的第一年读到《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从那时起,他看到不认识的鸟类就翻查图鉴,慢慢地认识的鸟儿就多了起来。
中国古人喜欢从飞鸟反观自身命运,如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等。在卢刚看来,观鸟、观自然是我们生活最贴近灵魂的一部分,他喜欢观鸟且乐在其中,从2007年开始,他从高校辞去园艺教师的工作,供职于海口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