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海南周刊 | 民间爱鸟人士蔡挺:惊喜!村里飞来7只白鹈鹕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25 10:13:12

  民间爱鸟人士蔡挺从观鸟到护鸟——

  惊喜!村里飞来7只白鹈鹕

  文/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算起来,蔡挺入“鸟坑”已有十余年。观鸟这些年来,他见过200多种鸟,这占到海南鸟类总类数量的一半。

  作为一名观鸟爱好者和在海南生活多年的市民,与鸟类打交道已成为蔡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稀松平常。然而实际上,在十多年前,蔡挺的生活与鸟类并没有过多联系。一开始他只是喜欢用望远镜看星星,后来才发现,用望远镜来观鸟,也很有趣。

  “我业余喜欢天文观测,以前常常会刷天文论坛,我发现论坛里有一些网友不仅讨论天文、星空,也喜欢讨论观鸟。”对蔡挺来说,他在无意之间推开了观鸟世界的门,也逐渐步入了护鸟的领域。

蔡挺(左一)和鸟友们在观鸟。 受访者提供

  从观天文到观鸟

  闯入他望远镜的第一只鸟叫白头鹎

  2007年,蔡挺买来望远镜,在家里阳台上,夜晚看星星,白天观鸟。那时候,他看到了鸟,认不出来,也没有相机拍照,就只能拼命地记住它们细节特征,然后再翻图鉴、上网站查询、和网友讨论。

  靠着论坛网站的帮助,蔡挺得知,《中国野外鸟类手册》是本很好的工具书,对辨认鸟种类很有帮助;他还发现,自己用望远镜看到的第一只鸟,原来叫作白头鹎,而且海南亚种的白头鹎,头部不是白色,只有耳朵后面是白色。

  在小区里观鸟时间长了,出现在望远镜视野里的,来来去去就是白头鹎、鹊鸲这几种鸟,实在没意思。于是,蔡挺后来就想走出小区,去公园,去绿地,换个观鸟环境,“个人观鸟地图”开始向外扩展,那台原本用来看星星的保罗式双筒望远镜由于有点笨重,也换成更轻便的屋脊式望远镜。

  “2009年前后,有一次我在万绿园观鸟时遇到了卢刚老师,他当时也在那观鸟,告诉我他们有个海南观鸟会,鸟友们可以在一起交流讨论。”蔡挺回忆,这场“偶遇”后,他加了海南观鸟会qq群,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鸟友。

戏水的鹈鹕。 justina 摄

  从万绿园到东寨港

  海口市的观鸟点他如数家珍

  找到“大本营”后,蔡挺的观鸟路线从万绿园,延伸到白沙门公园、东寨港等地,还绕着海口市不同方向的郊区转。顺带着,蔡挺随身携带的装备也换了,他买了一台单筒望远镜,专门观鸟用的那种。

  “观鸟的地方多了以后,发现和原来在小区里最大的不同,就是生境不一样,鸟类不一样,换了新环境以后见到的鸟种类更多。”蔡挺说,以前独自观鸟时,都是自己瞎转,既不知道哪里鸟多、什么季节有什么样的鸟,也不了解主要的观鸟点、鸟类的识别知识和习性等信息,更无法体会到鸟友交流观鸟收获的乐趣。

  观鸟过程中他发现,同一个观鸟点,往往是候鸟、过境鸟、留鸟都会出现。蔡挺说,海南是岛屿环境,本地留鸟经过长期演化后成为海南特有种类,譬如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海南柳莺。

  最近,蔡挺常去白沙门公园,这个季节那里的过境鸟较多。“像红翅凤头鹃、棕腹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