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百名学者仁怀论道文化大家徐世珩学术研讨会举行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新闻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0 15:56:42
QQ截图20191010155732.jpg
 
10月8日,“纪念徐世珩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在贵州省仁怀市举行。贵州省老同志马文骏,省文联原主席、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顾久等出席;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贵阳、毕节、都匀、遵义等地的专家学者,徐世珩亲属、学生,仁怀市地方学者等100余人参会。开幕式由贵州知名文史学者王尧礼主持,研讨会由遵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刚主持。仁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军致辞。
 
“纪念徐世珩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由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主办,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遵义师范学院诗词楹联学会、赤水河流域地情图书资料馆协办,仁怀市文联、茅台镇人民政府承办。此次研讨会收到论文45篇。专家学者从老庄哲学、易学、儒学、中医学、佛学、方志学、藏书、书法、治学、教学、教育、家世、交游等方面对徐先生其人进行解读,均认为徐世珩不仅是一位教师、一位医师,还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学者。
 
仁怀百年影响力人物
 
徐世珩生于1919年,逝于1998年,别号抱一,晚号洞山药叟,贵州仁怀茅台人。徐世珩是“仁怀百年十大影响力人物”之一,博览古今、学问深厚,毕生教书育人,为仁怀市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治病救人,写作诗文、钻研学问,其诗歌成就是继西南巨儒郑珍之后最具成就者之一,享盛名于黔北半个世纪之久。
 
徐世珩一生坎坷,文革期间曾被批斗。传世的作品仅有《洞山药叟吟草》二卷,20年前由著名仁怀籍学者龙先绪将其收集整并注释出版。《洞山药叟吟草》中,徐世珩以天赋的聪明智慧,加上几十年用功于儒家,道家,禅家的典籍,沉潜于骚赋诗词的艺诲之中,旁及文字训沽之学,综合百家;融会贯通,独有创见。他的诗继承传统而又反映了时代,称得上是一个地方,一个时代诗的代表作。
 
开幕式上,马文骏说,他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会议,但徐世珩的研讨会他不光来了,还把此次活动论文他都认真读了。马文骏深情回忆了他与徐世珩多年的友谊:“我当年在遵义做医师的时候就与徐世珩交往。徐世珩一张圆胖的脸,从来就是笑呵呵的,非常关心人。他家里的书汗牛充栋,他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书。其夫人是个地下党员。徐先生在贵州有两个朋友,都曾是贵州知名的文化人,他们经常在一块交流。当年我曾联系徐先生去省卫生厅为医学界的人讲中医。徐先生的生平,完全是功绩、是学问、是舍己为人,而且所学广泛,研究各门各类学问,这么一个人,在当今已经很少见了,在当年也不多见。”
 
顾久说,徐世珩是一个诗人,是一个山野中固守中华传统的文人,也是一个与时偕行,跟现代生活和解的人,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诗文有功力,多佳作,很古雅,善于用典、遣词、营造意境。徐世珩学术研讨会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这个时代是对传统文化亟待复兴的时代,徐世珩的文化坚守对我们有一种灵魂的教化作用,中华文化拥有的崇高和优美,徐先生身上能体现。人有三个层次,生物的人,社会的人与精神的人,传统文人徐世珩有意识地跟生物人、社会人保持一段距离,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优美与自由。今天,很多人一条腿跪在权力面前,一条腿跪在金钱面前,往往就站立不起来。但从徐先生诗文中、生活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传统文化人怎么用美来超越自己的生活,去寻觅一个真正的自我。
 
贵州商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郭旭认为,“徐世珩”这一文本,集中体现了个人经历与国家民族发展大势的相互交织,是理解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文本,展现了地方文人学者的执着求真精神,是地方历史文化重构的基础文本。
 
四川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羚认为,徐世珩为教育种下国学种子,以诗文中医修身兼济天下,抢救地方史文献厚植乡土文化;徐世珩从诗学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以黔学为养料酿就乡梓情怀,纵情仁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他是一个自我教育者,在仁怀山水中感悟人生,在前贤文化中浸润气质,超越了职业、超越了文化,超越了时代,成为一座乡贤文化丰碑。
 
北京开明文化书院院长刘长焕认为,文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再次被提上国家意识的建构序列。依此种背景,来讨论一位生活在基层,且一直沿用最传统文学方式叙述生活的诗人及其作品,无疑能够得到民间底层“化育”个案的启示,这不仅有益于文学最本质的“言志载道”基本原理的再认,也更有益于心灵品质建设的自我回归,自我发现、觉悟与重新观照。
 
此次研讨会,全国各地40多位专家学者主要对徐世珩诗文创作内容、创作特色作了详细的探讨,均认为徐世珩诗文创作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具有借鉴作用。
 
 
编辑:CH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