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海南周刊 | 羊山乌榄称“奇珍”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9-02 11:44:35

  编者的话

  橄榄是亚热带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我国南方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较为常见,野生橄榄多见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沟谷和山坡杂木林中。汉代重修的《三辅黄图》已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皇宫里栽培橄榄的史实,民间则有栽植于庭园、村旁者。

  橄榄家族兄弟不少。海南岛历史上有记载的就有3种,当代植物类专业图书记录到的有2种。本期《海南周刊》特别关注现存于海口市南部羊山火山岩地区成片分布的野生乌榄林,以及当地村民对橄榄果的利用。

  文/本刊特约撰稿 蒙乐生

  成熟的乌榄果呈深紫色,紫里透黑。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摄

  橄榄,也叫青榄或白榄,尽人皆知。乌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每年7月至10月,荔枝的果期一过,琼北羊山地区的乌榄果实陆续成熟,由青变紫,最后变得发黑,便是完全成熟的标志。

  乌榄与羊山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今皆然,其亲密关系,好比椰子之于文昌东郊人。

  黑色珍奇

  明正德《琼台志》有橄榄、绿榄、乌榄的记载:“(乌榄)腌供菜用。以上三榄多出琼山东界。其黎山野树,人不惜者,林高难取,土人剥皮擦盐而落之。《本草》所谓凿其根放盐,是也。”

  明清时期海南岛尚未大规模开发,野生橄榄漫山遍野,民众大多得益。民国《琼山县志》记载:“橄榄,一名青果,一名谏果,树高大数围,叶如榉柳,二月开花,结子状如长枣,两头皆尖,色青。秋方熟,味虽苦涩,咀之芳馥,胜含鸡骨香。又有一种色青黑而微大者曰乌榄,亦名木威子,取其肉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