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到动画,如何动起来?
一帧帧中蕴含玄机
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晴霁何处》主创团队的人员在交流。
很多人小时候玩过手翻书,书随着指尖跳跃,书中的静止的物体也能动起来,着实很有趣。动漫人郑成滨表示,这种快速翻书的“指尖动画”,其实是动画制作最本质的原理。以前科技不发达的时候,就是将动画系列的各帧画面分别画在每页纸上,然后按顺序装订好,快速翻动按顺序装订好的页面,就可看到各帧画面连续播放的效果。
经过长期实验,人们发现观者的最佳动态观感的时间与画幅的比例为1秒24格——也就是说,一秒钟需要24格才能让人看到连贯的画面。再加上早期的动画创作者都是手工作画,10分钟的动画片最少需要7000至万张图画。
后来,随着新技术接连涌现,这种传统拍摄手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手绘的图画也开始被扫描进电脑进行数字技术上色、合成,效率大大提高,声效、特效只要一台电脑都能搞定。简单来说,2D动画是一帧帧靠人画出来,3D动画更多靠拍出来,和真人电影很像,先设计场景、打光,再把人物放进去拍摄和渲染。
“无论什么作品,都少不了鲜活的人物、好的故事。”郑成滨认为,漫画与动画的本质很类似,尤其是在动画技术日臻完美的当下,漫画师如何在静止的图像上表现有张力的画面,其实给漫画创作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凡是科技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难的是角色塑造,背后涉及作画审美、镜头表达、核心创意等一系列文艺领域的老话题。”
相关新闻>>>
海南周刊 | 《晴霁何处》为何有过亿关注度?海南爆款漫画“炼”成记
海南周刊 | 一部漫画作品是怎么诞生的?
海南周刊 | 海南动漫的“痛”与“爱”
海南周刊 | 动漫衍生品或成行业新前景
海南周刊 | 动漫和动画傻傻分不清 什么是动漫作品?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