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坛蔚然领风骚
挥毫泼墨新时代,丹青描绘中国梦。
中国著名国画家杨百亮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底蕴,精妙的笔墨语言,壮观的国画系列,高度的文化自信,独领风骚于中国画坛、东方文化圈,影响遍及世界。
杨百亮先生,慈眉善目,儒雅豁达,河南柘城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杨先生70多年来,矢志不移,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己任,以手中画笔画出老子、孔子等众多形象传神、高雅隽永的古代人物,而且在山水、神话人物和动物画上亦成就斐然。
唐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矗立起了复兴大唐文化的高峰。
杨百亮先生画追商周秦汉昂扬正气之文源,为在习近平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起了一面旗帜。
1970年代,青年时期的杨百亮先生已经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
近年来,杨先生更是处于创作高峰期,佳作频出。其传统文化孔子画传、养生文化、酒文化等系列作品,在海内外20多个国家举办画展巡展。
回顾杨百亮创作作品的部分获奖记录,令人震撼于先生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精神,令人敬佩于先生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攀登勇于创新的毅力。
1975年,长卷《窑厂新貌》荣膺河南省开封市“龙亭画展”大奖。
1980年至1985年,创作计生题材漫画《不相配》、《神画新编》等作品数次获得全国性大奖;宣传画《只生一个好》被河南省计生系统推广。
2006年2月,杨百亮被授予“中国古文化优秀传承者”荣誉称号;
2007年,2月,杨百亮被米芾杯全国书画展授予“中国古文化优秀传承者”荣誉称号;4月,国画作品《民族大迁移》被首届洪洞大槐树国际书画艺术展荣获优秀奖;6月,授予“当代绿色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
8月,在“亚欧杯国际书画艺术大奖赛”中,荣获“画圣”奖。
2008年,2月,杨百亮荣获“中国当代杰出贡献书画艺术家”光荣称号;
4月,在“第四届欧阳询奖全国书画大赛”荣获金奖;国画《孔子》被联合国国际信息发展组织永久收藏;获“中国当代杰出贡献书画艺术家”称号。
2009年,获得“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书画家”称号。
2010年,荣获“第三届新媒体节中国最佳创意书画家金奖”。出版《杨百亮书画作品选》。
2011年,荣获“2011年度中国名画家创意大奖”。
2012年,“正气之歌丹青献礼——杨百亮个人画展”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出版《杨百亮画集》。
2013年,3月,国画作品在台北国父纪念堂展出,国父纪念堂收藏《中国古代圣贤图》;5月,杨百亮国画展欧洲共同体巡展在佛罗伦萨、米兰、巴黎、伦敦举办;
8月,出版《中国养生人物画卷》。
2014年,杨百亮画展在北京颐和园听鹂馆举办;荣获“中国书画创意金奖”。
2015年,《杨百亮画人物》在北京出版。
2016年,5月,《杨百亮酒文化国画展》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被誉为“中国
酒文化第一书画家”;
9月,《孔子生平事迹书画展》在山东曲阜美术馆举行。
2017年,6月,杨百亮《中华酒文化》系列国画展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7月,纪念建军作品《威震南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
2018年,7月,红色文化传承作品《彝海结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并被荣誉收藏;
9月,书画作品展在新加坡华裔馆隆重举行;
12月,荣获“爱国拥军模范书画艺术家”荣誉证书。
2019年4月,禅宗文化作品《佛光普照》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禅宗与中国书画艺术论坛活动中展出。
2019年6月,杨百亮国画系列应邀将赴印度尼西亚展览。
杨百亮先生的传统文化人物画大作立意高远,造型生动,考证严谨,淡雅清新,荣膺大奖,实至名归。其作品获奖之路,昭示其从河南走向中国,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先生的作品属于写意,从历史着手,始终保持谨慎细腻的笔墨,畅达豪迈情怀,通过笔墨表现出来,所绘古代历史人物传神明快,自信、精准、柔美中蕴含着苍劲。
杨百亮先生尝云:“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独有的笔墨纸砚,让我们更能表现各个时代的意境,我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杨先生少年慷慨高歌,青年砥砺前行,中年硕果累累,老年壮心不已。
杨百亮先生幼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志,心怀家国,饱含热情,以手中画笔为武器,与大地母亲和人民的脉搏同呼吸共命运,创作出了不负时代的国画杰作,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潮中,独树一帜,勇立潮头!
二、苦寒更铸梅花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杨老先生生花妙笔,闻鸡舞笔,星月绘画,数十年笔耕不辍。画作博众家之长,行独立之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为人谦和,有求必应;仁者为师,互为友学。习字绘画德为先,是先生一生行为之准则。欣赏其画作,给人一派幽远沉静、古雅端庄之美。
杨百亮在人物的造型上,力求将人物在中国人文传统中独立存在的大众化、广泛性作为基础材料,辅之以画家对主题、人物的独特理解,以准确生动的笔墨语系,突出和强化人物个性的逼真传神、气韵生动。注重人物细节刻画,对人物眼神、手势、身姿等,以小见大,坚持知一点而见全貌,使笔下的人物成为有别于其他任何人物形象的独特存在。
杨百亮先生能够有今日之成就,来自于他幼承庭训,痴心于书画,一路披荆斩棘,克服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漫漫求索。来自于厚重的5000年中华文明中原文化的滋养培育。
1943年9月,杨百亮出生于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老子故里毗邻的豫东古城—柘城。父亲是一位享誉柘城城乡的民间艺人,靠着“画表塑扎”的精湛手艺,为农村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绘制各需的画作或裱塑。以微薄收入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
幼时的杨百亮,常随父亲走乡串街,耳濡目染,小小年纪的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童年时期,杨百亮一家迁往农村,耕读劳作,备尝艰辛。但杨百亮在劳作之余,神游于中华文化诸子百家、诗词歌赋,陶冶于尊崇祖先、孝敬父母、忠诚国家、服务于社会的文化氛围,书法临帖于二王欧颜柳,痴心绘画临摹于《芥子图画谱》百临不厌,为日后其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连环画包青天《巧断偷锅案》培养了他正直与坚韧,诸葛亮的《羽毛扇》赋予了他思想与智慧。年假节日,阴雨雪天,成为他习字绘画的黄金时间。树枝为笔,大地为纸,夏日的七彩骄阳、村头的参天大树、夕阳下无际的平畴沃野,秋日金黄的累累硕果,给他带来了斑斓的想像和无尽的创作激情。
滴水融入大潮才能汹涌澎湃,个人只有与国家民族共命运才能大显身手。
50年代“大跃进”的浪潮,把正痴迷于绘画中的杨百亮推上了崭露头角的舞台。其时村村搞壁画,队队写标语。他创作的《大玉米大丰收》、《小麦长到了金釜殿》好评如潮,让全村人精神振奋,鼓舞了乡亲们劳动的热情。一时间,他成了村里的名人。村里推荐他参加了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培训班》。犹如久旱逢甘霖,他向老师虚心求教,习画日以继夜。这次培训,让杨百亮先生的绘画技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磨难是成功者的磨刀石。正当热血青年杨百亮梦想画出五彩人生之时,文革开始,让他到县办砖瓦厂参加劳动,磨大轮、搬泥块。但杨百亮信念不灭,白天繁重劳作,夜晚挑灯习书绘画。他在砖瓦厂一干十年。厚重的中原文化,浩渺辽阔的大自然,艰苦而丰富的生活体验,给了杨百亮深深的启发与顿悟,他用心血和汗水创作了一幅反映砖厂生活的长卷《窑厂新貌》,这幅饱含激情、充满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一经参加在河南省开封市举办的1975年“龙亭画展”,一举夺得一等奖。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由于杨百亮先生的朴实忠厚和超人的绘画天赋,县政府、文化馆、电影院等多个单位争相要他。他最后选择到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绘制宣传画、计生漫画。其时的杨百亮精力充沛,文思泉涌,激情澎湃,厚积薄发,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创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人称老黄牛。
1980年代,杨百亮先生创作的计生题材的漫画《不相配》、《神画新编》等作品灵动悦目,数次获得全国性大奖,宣传画《只生一个好》被河南省计生系统推广。
1990年后,先生游历祖国壮美山水,其画作创作进入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自幼习画度日艰,油灯熬尽抱书眠”,这是杨百亮的诗句,是先生青年时最真实的写照。杨百亮在自学了书法、国画、油画、版画和水彩画的同时,还自学了雕塑和摄影,他与同事们一起设计制作的宣传优生优育的影像作品,被商丘市计生系统评为优秀宣传片。他还创作宣传画、连环画,曾为华龄出版社绘编《民间小故事》一书的封面500余张,插图2000余幅。正像其所言:“学画是寂寞之路,但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三、传统文化惊世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杨百亮先生努力从传统绘画、泼墨、泼彩中探索新的技法手法,在绘画中不断开拓眼界,修正和梳理创作思路,其画风清秀、俊雅典朴,人物造型生动严谨,笔墨趣味高雅隽永。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的传统哲学思想也非常丰富,这些都是当代画家汲取不尽的营养。作画不单是为了再现自然的原生态,而是要从道德、哲学的高度去关照自然,要带给观者更深层次的艺术启迪。
先生丹青泼墨,静寂沉凝,真善致美地在宣纸上绘画出一幅幅动人心弦又蕴含中国厚重文化底蕴的佳作。“艺术是净化人心灵的东西”,画家除了要在技法上不断提高,更要注重自身艺术品格的修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出更高的境界。杨百亮所追求的,正是中国画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人物画难画,古代人物画更难画。老先生醉心于历史上伟大人物,把握了绘画的精髓,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力和博大的艺术内涵。极强的造型能力,简约的笔墨构造,形成了杨百亮雅致清新的独特画风。
杨百亮先生的书画巨作的最大贡献,在于其70多年咬定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研究不辍,用画作表现不遗余力。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罗汉图》《养生图》《中华圣贤图》《二十四孝图》《中华酒文化》《中国历代帝王朝圣图》《百虎图》等文化系列,堪称源远流长、蔚为壮观。
先生的这些系列作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厚壤,以不同主题的历史人物为题材,以丰富的内涵表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特点,充分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先生的这些系列作品以韵见长,将纯熟的技法巧妙地融入到无限的笔墨情趣中来。他的人物画多以古代贤人雅士为对象,通过对他们形与态、神与韵的精心描绘和重点刻画,努力呈现出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可贵品质。他的每一幅人物画都是多个道理与美德的阐释和弘扬,都是多种温暖情感的寄予和抒发。
《孔子》系列画作,反映作为文圣开创了中华平民教育2500多年有教无类的先河,孔子创立的儒学,不仅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学说,而且成为亚洲大中华文化圈的主流思想。
《养生系列》集中体现着画家“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和生命修为。《华佗五禽戏健身图》,山水行吟,飞禽轻鸣,走兽徘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姜子牙垂钓养生图》超越于“养生”的主题之上,成为历史与生命的深度思考、自然大道的无穷探究、在于此于彼之间流涟仰望的艺术雕塑。《司马迁忍辱养生》《陶渊明隐居养生》《墨子五行养生》等取材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故事,展现人物各具层次、棱角分明的精神内蕴,展示了精神与道德的坚韧力量。
《中国酒文化》系列作品以酒为媒,若汩汩清泉汇聚成30幅小长卷。分别为《酒泉》《曲水流觞》《义结桃园》《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苏东坡.水调歌头词意》《虎溪三笑》《李白将进酒》《牧童遥指杏花村》《济公》《醉棍》《武松醉上景阳冈》等,杨老用画笔把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观画如饮美酒,让人如痴如醉。
《罗汉图》系列、《金陵十二钗》系列等,则是历史文化遗留在现代语境下的思维铺设和灵魂解读,集中展现着不同人物各具层次、棱角分明的精神内蕴。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杨百亮创作的诸多人物画,画品清高独立,画质超凡孤拔,画心厚朴凝重,集聚了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正能量和画家个体的艺术哲思。
先生的动物画生动传神,其经典代表作《华龙腾飞》《百虎图》等。在26米长卷上绘制出春夏秋冬各异景色中的100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老虎,气势恢弘,虎虎生威。
古风失,雅颂迷。在当今经济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矛盾凸显,快餐文化风行。杨老先生一直传承古文化,用手中的画笔塑造着古代一个个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伟大人物,呼唤今人已经缺失必须传承的精神,难能可贵。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每一位画者都要扬德施教,教人以礼,格法而治。杨百亮的人物画,因为传统文化的渲染和铺陈,更多了精神与道德的坚韧力量,并以此驻立于传统人物画的艺术林苑之中。
幼立大志事书画,传统文化须深耕。丹青妙手索画微,高风亮节不遗功。
中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推进一带一路项目、缔造人类生命共同体。杨百亮先生是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将艺术担当精神和道德传承历史责任集于一身的大家,艺无止境,创新无限,将能够为人类社会奉献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艺术评论家书法家郭帆
2019年5月17日
责编:CH32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