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人工智能给音乐创作、演奏、欣赏带来更多惊喜 机器人“津津”指挥乐队有模有样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18 08:42:02

本报讯(记者 翟志鹏)16日,由天津音乐学院星空电子交响乐团打造的“智能原创作品音乐会”在天津大剧院上演。这台音乐会规模不大,却给足了观众惊喜,除多首原创电声音乐作品外,一个名叫“津津”的机器人指挥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在它的指挥下,乐团演奏了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给艺术生活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天津音乐学院自2004年起开始探索科技与乐器及教学的结合,2010年创建了业内领先的电子手风琴专业,以电子手风琴演奏为基础的星空电子交响乐团在2013年应运而生。几年来乐团积累了一批原创电声音乐作品,本场音乐会上观众就领略到了电子手风琴、电古筝、模拟合成器、电子呼吸控制器、特雷门琴等电声乐器的演奏,不少观众表示有大开眼界之感。

当然,观众们显然更期待机器人“津津”的闪亮登场。站在指挥台上,“津津”示意演出开始,接着,他用两条机械手臂调动乐手演奏,并不时摆动圆滚滚的头,用一双“眼睛”观察着乐队。奏毕,“津津”还张开双臂迎接台下的掌声,虽然演出时间不长,但它有模有样的指挥可把观众们逗乐了。中年观众杨先生感叹地说:“没想到人工智能离我们这么近。”一位老年观众风趣地说,演出结束后得找“津津”签个名。

机器人指挥是个新鲜事,但其背后的原理并不难理解。记者采访到星空电子交响乐团团长、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朱经白。他介绍,“津津”的成功指挥是乐团与程序员共同合作的成果。乐团首先提供乐谱和演奏要点,由程序员转化成数字指令输入到“津津”的控制系统,使它的身体可以根据音乐摆动,此后双方再根据曲目进一步调整。由此看来,“津津”的指挥实际上更像是设定好程序的舞蹈,但朱经白认为它的亮相很有意义,他说,机器人指挥的形式非常有趣,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人工智能可以给音乐的创作、演奏、欣赏带来变化。

记者获悉,天津是国内电声音乐领域起步较早的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天津就有一批音乐从业者开始接触和应用电声乐器。近年来,天津智能科技产业的持续进步,给人工智能音乐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朱经白与“津津”正是在天津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相识”的。关于人工智能音乐的前景,朱经白说,人工智能应该是一种帮助人们提高工作、学习、生活效率的工具,它并不能完全代替人,但可以完成如识谱、记忆等重复的、机械的劳动,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创作,这是智能时代可以给音乐从业者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