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专业型综艺节目: 靠什么“以小博大”?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26 09:09:54
近两年,国内原创综艺节目刮起一股“专业风”,以小众领域为切入点,通过名人参与、娱乐化和竞技化的节目模式,向大众市场进行宣传营销。如由湖南卫视打造的以美声、音乐剧等演唱方式为主的演唱节目《声入人心》,网络平台打造的“这就是”系列(例如《这!就是街舞》《这!就是灌篮》)等,都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独特的艺术视角、新颖的节目设计,让观众一改以往对传统综艺节目的认知。如今《声入人心》虽已落下帷幕,但6位“首席演唱者”也正式开始了他们的全国巡演之旅,节目热度依旧不减。
 
这类综艺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专业”,那么,如何在强调专业性之余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如何将“小众”的艺术与大众化娱乐性综艺节目相结合,就成了这类专业型综艺节目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原创的新鲜感
 
为观众献上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声入人心》是由湖南卫视制作的一档原创新形态声音演唱节目,节目于2019年1月18日收官。这档节目虽然也是音乐类选秀节目,但与以往的选秀节目不同,节目组精心挑选了36位专业的美声演唱者,在100天内,由廖昌永、刘宪华、尚雯婕三位音乐人作为出品人对他们进行分组打磨,最终选出6位首席演唱者获得美声音乐会全国巡演和发行音乐专辑的机会。
 
节目由舞台公演和真人秀两部分组成,但与传统的选秀不同,赛制中不设有淘汰环节,36位演唱成员经过10轮训练,角色只在“首席”和“替补”之间轮换。《声入人心》总导演任洋表示作出这样的赛制安排,是出于对节目本身的定位考虑:“《声入人心》并不是中国最专业的音乐比赛,节目组希望通过这档节目让高雅音乐和大众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节目组想借该节目告诉年轻观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听什么样的歌,观众的偶像可以不只是张扬、有态度、有个性的人,他还可以是非常内敛、有礼貌、有才华的人。真人秀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节目组不会一味地强调谁走谁留,不刻意强调舞台上的压力。”
 
36位外形帅气、气质优雅的年轻美声演唱者在节目中的精彩表现立刻圈粉无数,成为新一代美声偶像。也正是因为这个节目,让很多人开始了解美声这门高雅艺术,开始走近它,并且爱上它。但在节目播出前,总导演任洋对于收视率的问题也有着他的顾虑:“美声毕竟在国内属于小众艺术,受众面相对较小。但我们做《声入人心》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个节目,消除大家对高雅音乐的误解。观众总觉得唱美声就是一个大胖子唱歌曲,不那么亲民。节目组成员之前大多也很少接触高雅音乐,了解之后才发现古典音乐作品是非常有积淀的,大量流行音乐的选段也是基于音乐剧。另外,我们了解到成为高雅音乐的歌者需要巨大的付出,从小的基本功加上日复一日的练习,行业道路也很艰辛,竞争非常残酷,而且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基于以上种种,虽然也有收视率的顾虑,但节目组依然坚定了做这档节目的决心。”
 
从去年开始,优酷平台也相继推出“这就是”系列原创综艺节目,其中《这!就是灌篮》更是开创了中国首例以篮球为主题的青春体育竞技节目。节目通过篮球聚焦青年潮流文化,以中国大学生3V3篮球联赛为基本核心,集结了全国来自不同年龄、职业、身份的一百多位热爱篮球的青少年,并由周杰伦、李易峰、林书豪、郭艾伦担任四大领队,分两大阵营带领球员比赛。通过多轮激烈的篮球对战,最终在篮球少年中角逐出MVP。
 
《这!就是灌篮》节目总监制王云鹏表示,之所以选择篮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综艺用户和篮球用户重叠率非常高,这是他们研究了近万份调研问卷后得出的结果。同时,篮球是中国普及率非常高的项目,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相信它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众话题。
 
事实证明,《这!就是灌篮》的确掀起了一股全民运动的热潮,节目中紧张刺激的赛制设计,选手们拼尽全力的精彩对决,都充分展示了当下年轻人不服输的顽强精神,也传播出篮球狂欢“青春、热血、励志”的正能量。节目于2018年11月17日在优酷和浙江卫视结束了第一季的播出,根据优酷平台的数据,节目总播放数超过了12亿,豆瓣上对该节目的评分更是达到了8.3分,节目组更是承诺第二季已经正式启动,预计将于今年7月份与观众见面。
 
◆助力文化传播
 
科普性、入门性的专业艺术体验
 
其实近几年来,类似于《声入人心》《这!就是灌篮》这样的专业型综艺节目还有很多,这类专业型综艺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不同于传统综艺节目,不仅仅是以娱乐为主,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某一文化领域背后的魅力。
 
以《声入人心》为例,歌剧、音乐剧在国内一直属于小众艺术,受关注度很低,但在《声入人心》播出后,人们对于歌剧、音乐剧的关注度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剧院观看歌剧、音乐剧。
 
3月份,由郑云龙主演的音乐剧《谋杀歌谣》北京站演出座无虚席,刚一售票就被抢购一空,演出当天在剧场外还能看到很多黄牛票在以比原价高出两倍的价格出售。这样的盛况在以往是很难感受到的,而同期其他音乐剧的票房仍然是不太乐观。由此不难看出,很多观众走进剧院,仅仅是为了见到自己喜欢的偶像明星,而并不是为了歌剧这门艺术。业内人士也认为,这样的盛况仅仅是因为《声入人心》节目播出后的连锁反应,第一次走进剧院的观众未必会愿意走进第二次、第三次,无法判断这样的情况能够持续多久。
 
一档节目真的能“拯救”一个行业吗?或许很难,但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立强认为这并不能磨灭其对文化传播的力量:“或许这些走进剧院的人并不是真正地喜欢歌剧,但至少他们已经慢慢地开始了解歌剧了。专业型综艺节目对于传播文化最有利的作用就在于这类节目形式新颖,以娱乐的方式给观众们展现了日常生活中较为欠缺的专业知识,一方面,对普通受众来说是一种科普性、入门性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为目标受众拓宽了专业视野,实现了高雅艺术的大众传播。并且,此类节目在保留了传统综艺节目娱乐性的同时又具有专业型综艺节目的艺术观赏性,给节目带来了良好的口碑,也为专业型综艺中艺术元素拓宽出更多的市场和空间,以此来推进文化的传播。”
 
由此可见,《声入人心》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也成功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陈立强认为这档节目成功做到了小众化和大众普及的完美结合:“首先,专业型综艺节目需要专业领域、专业人士,但不能将观众圈层化。湖南卫视近些年深耕综艺的垂直创新领域,美声这个领域并不晦涩,受众面依然很广。反观在网络平台播出的电子音乐制作人竞演节目《即刻电音》,因为过于专业化,豆瓣评分只有6.1(《声入人心》9.3分)。其次,专业类综艺节目需要全新叙事模式,《声入人心》采取男团竞演方式,观众沉醉于顶级的美声演唱,也被每一次首席和替补席的选拔吊足胃口。”
 
◆打破传统舞台局限
 
“内容为王”基础上打造长效的生态链
 
虽然这几档节目均已落幕,但网络上对于这类综艺节目的话题讨论却依然没有间断,从中也不难发现这类综艺节目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
 
《声入人心》自2018年11月2日起每周五20:10接档《幻乐之城》在湖南卫视播出,将这档节目放在“黄金段”时间播出,可见对其抱有很大的期许。但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却并不理想,甚至随着每期节目的播出,收视率更是一路下滑。然而,这样一档收视率并不高的节目,在网络上的评价却是居高不下,豆瓣评分9.3分,可谓是综艺节目中的佼佼者。
 
为什么一档网络评价如此高的综艺节目,在电视平台上的收视率却如此差强人意,陈立强认为如今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受众本身就已超过了传统媒体平台。对于一档节目来说,收视率也不再是考量它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声入人心》的高口碑恰恰帮助它实现了从小众向大众的转化。这档节目以古典音乐为立足点,参与演员通过多样重唱的形式赋予高雅音乐艺术新的内涵和生命。高雅艺术与生俱来的小众化特点本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节目的受众群体,但该节目将美声、音乐剧、歌剧、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进行创新以及高度融合,一改受众对高雅艺术的刻板印象,让受众能欣赏和沉浸在高雅艺术的殿堂里,节目在音乐艺术上的精耕细作确实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听觉体验。”
 
《声临其境》是湖南卫视打造的另一档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节目,如今已播出两季,《声临其境》第一季出现在观众眼前时,其新颖创新的模式以及对声音艺术的重新诠释和演绎赋予了电视节目新的魅力,获得一定比例上的忠实观众。第二季虽然进行了节目形式及参演形式的创新,例如增加了专业拟音师及全息投影带来的科技创新,试图打造震撼升级,更具沉浸式的舞台。但第二季的火爆程度却远远不及第一季,人们对于节目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对于节目升级但热度降低的原因,陈立强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季已经让观众在心理基础层面奠定了一定的高度,第二季的创新如果没有更为高质量的呈现,节目效果会大打折扣,反而会丧失一部分观众。”
 
其实不仅仅是《声临其境》,很多专业型综艺节目似乎都逃不出“三分钟热度”的魔咒,一般播出两季后,人们对于这类专业型综艺节目的关注度就会有所下降。由优酷打造的《这!就是街舞》即将迎来第二季,节目将于今年5月与观众们见面。节目组表示:“新的一季依旧不忘初心,坚持找寻独立的灵魂与自由的表达,打破传统舞台的局限。第二季将进一步放大‘毛巾’的重要作用,相信节目会更加精彩刺激。”虽然节目组卖力宣传,但似乎观众对于新一季的节目却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在优酷平台上的预约观看率也相较第一季有一定的差距。
 
究竟专业型综艺节目是否能够像娱乐型综艺节目一样有长远的发展?又该如何去做?陈立强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长远发展一定要从垂直走向水平,这一类专业型综艺节目,可以以一个小视角为剖点,再和音乐、户外竞技、生活体验、偶像选拔等综艺类型结合,让人耳目一新。‘内容为王’始终是第一要义,抓住高口碑,扩大曝光量,才能打造长效的生态链。而且综艺节目还有很多尚待发掘的蓝海领域,不仅仅是这两档,以后可能会出现宠物、美妆、科技等小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