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庆祝建国70周年——著名书法家袁季新专题报道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15 09:06:34

著名书法家袁季新近照

 

袁季新,一九五九年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名医世家,中国甲骨文之父罗振玉曾为袁季新祖父题笔。其现为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上海西郊国际书画中心主任、存悔斋书画院院长,也是一位上海民间本土资深收藏家。初学书法时,袁季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名帖入手,废寝忘食地临帖摹写。直至今日,袁季新的作品里依然能窥到几分二王的俊美醇厚。博采百家所长的袁季新,开拓出了自己的领域,用自己对艺术的感悟,融汇贯通成独树一帜的风格;笔锋游走之间,自成一派。写字依然是袁季新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提起笔,书房外的喧嚣繁华便与袁季新没了关系,他向来秉持低调,内敛慧中,绝不跟风浮夸。袁季新说,书品即人品,好的作品就能从中窥得书者之人。一张木桌、一盏砚台、一只毛笔,袁季新坐在桌后,身前仿佛是一个世界。

法承圣王修正宗谨练碑帖续主流

当代书坛有绕避二王的问题,原因是书法家感觉师法二王总是奴从于高峰之下,难得超越。心想与其突破无路,不如另走别路,这就是书法家写丑书为悦,却不以二王为正宗的原因。著名书法家袁季新先生对二王书法谨观盛修,成为书坛风尚回归主流传统续正宗的时代典范。他用超凡脱俗的笔墨功夫,宣示了书法二王核心的正大气象。以传统为根本,以创新拓展,一步一个脚印,正是袁季新先生攀越书法奇峰的卓越身姿!

说到书法的传承,必需提及他对甲骨文、钟鼎、石鼓这些先秦书法的修养与探究,因为这是书法艺术的根源,不入根源,寻成流源。袁季新先生法探先秦,对甲骨文的书法与文法都有独到精成的研究,借助文字学的深刻涵养写书法,本源正功,一路畅通。他写钟鼎、石鼓、小篆一体不偏,锐意深修,线性纯厚,端庄严谨,朴茂逸动,笔法里留存了先秦书法最为难得的高古气度,成为食古最远的书法家之一。

他有书法探源成功的本色,然后诸书皆修,最终诸书皆成,以师法二王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书法体系,当然行草两体的创作就是功入自由,恣意潇洒,翰墨痛快的快意施展。如何把握王羲之笔意神纵写兰亭的秘籍,袁季新自有通路。他站在书法文化的高度,对笔法进行境界揣摩,就是书法的“味道”,也可以称之为神韵,通过修养文化,自然通意境界,然后识其韵味,在精气神的层面把王羲之惬意写兰亭的心境与心修得以把握,拥有心动的所感所悟,然后执笔修行书,自然就是心法书圣的高度,笔墨行运,合乎其心,刚柔相济,追云渡风,龙飞凤落,就不必刻意去写形,而是自觉去写神,所以他的行书与兰亭序对比,有着极为神似的笔墨境界。

他之所以不惧修二王,关键就是品修、心修、笔修、墨修都达成了晓知书圣品位的原因,并且有追之为师的执着。正所谓志在必得,当然是功成最佳。当下书坛,师法二王最好的书法家,是顶尖的小圈子,而袁季新先生就是这个顶尖圈的成功者之一,他们用师益传统的功力集成,一同传续着笔墨的龙脉正宗!

法承圣王修正宗,谨练碑帖续主流。他的草书功成,最显性灵。在他的草书作品里畅观游目,便可以知道“法度”与“自由”拿捏是如此巧妙,恰是磨砺与天才助成的结果。他的草书先取章草的法度,字不连笔,意脉通畅,极有章草的法度之美。以章草之法过渡到今草创作,雅观纵逸,入格有致,文人之风,十分鲜明。最后渡入狂草境界,是挥笔成舞,墨韵纵横的大气象,神通万能。书法线条依从生命的节奏,把草书用一笔写透,用一线写活,天下无物非草书,这恰是大家功力盛的表现,让他成为最能驾驭书法线条劲感、动态、圆厚秘籍,完成臻美空间构造的翰墨大手笔!(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

附著名书法家袁季新部分作品赏析:

 

编辑:CH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