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自沉昆明湖
1930年3月,毛子水从德国留学归来,任教于北京大学史学系,讲授科学史、文化史等课程。是年暑假,与陈寅恪过从甚密,经常在陈寅恪城内的寓所吃饭。毛子水在《记陈寅恪》一文中写道:“那年夏秋间有几个月,我从东城搬到西城一老同学家住,所以常在寅恪家吃饭;饭后有时到中央公园吃茶散步。他那时除在清华上课外,每周必和钢和泰作一两次学术的讨论,工作相当繁重。这个公园吃茶散步的调节,大概是他夫人的安排。”
饮食起居,种种生活细节,可见一个学者的性情,都是生之明证。但平静的清华园中,有着生死之变。
1927年初夏的王国维,走到生还是死的十字路口。长子病故,亲家失和,国事纷扰,文化凋零,诸多因素让寡言笑的静安先生死意已决。
6月2日,这是清华国学研究所第二期三十六名研究生毕业宴会结束的第二天。一早,王国维就离开家,到国学研究院处理公务,并和同人探讨下学期招生事宜。处理完事情,王国维借了五元钱(他从无随身带钱的习惯),乘坐清华的人力车去了颐和园。他在石舫前兀自独坐沉思,后又走进鱼藻轩,掏出一根纸烟,慢慢抽完,接着,从鱼藻轩石阶猛然纵身跃入昆明湖中。此时是11点左右,附近有一位清道夫,奔来抢救,当他将这位长者救上岸后,虽然整个过程还不足两分钟,王国维没有呛水,湖水很浅,连他背后的衣服也未湿,他入水时头部首先栽下,口鼻中被淤泥堵塞,窒息死亡。
王国维自沉昆明湖!这一噩耗在当晚7点多传到清华园,这无异于静谧的清华园上空炸响的一个晴天霹雳。晚上8时许,由清华校长曹元祥、教务长梅贻琦带队,二十余名教职员和学生分乘两辆汽车赶赴颐和园。在晃动的汽车上,陈寅恪和吴宓肃然无语,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悲伤,像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随着起伏奔驰的汽车愈加不安。悲哀的气氛,如同凝重的夜色,把每一位清华师生吞没,汽车行驶在无边的黑夜之中,看不到远方的光亮。
由于当时的政治气氛较为紧张,负责颐和园戒严的守兵不许师生进入,经过反复交涉后,才容许校长和教务长等少数人入内。陈寅恪伫立在颐和园门外,风从幽暗的绿阴中吹来,他感到阵阵凉意。想起昨天毕业宴会散席时,静安先生和平常一样,和诸位先生和门生道别。傍晚,离开工字厅后,随陈寅恪一同散步回家。在陈寅恪的住处,两人畅谈良久。直到获悉有三位毕业生已经在静安先生家恭候先生,静安才与陈寅恪道别。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