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机构:天津美术学院
学术顾问:高名潞
学术主持:郭雅希
策 展 人:郝青松
展览开幕:2019年4月6日14:00
研讨会:2019年4月6日15:00—17:00
展览时间:2019年4月4—14日
展览地点:北京·中国美术馆三楼展厅
2019年4月6日,“表现的形状——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艺术展汇聚了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近几年创作的优秀作品,呈现了天津美院学院油画系的整体面貌和艺术方向,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艺术价值。
展览由高名潞担任学术顾问,郭雅希担任学术主持,郝青松担任策展人。展览还将邀请艺术批评家徐虹、王端廷、袁宝林、彭锋、杨卫、高岭、王春辰、盛葳、杜曦云、段君、邵亮、范晓楠等参加开幕式之后的学术研讨会,探讨表现性艺术的当代处境与精神渊源、天美油画系的多元表现性风格、教师个案和发展方向、新表现主义与写意绘画的观念转型、当代学院教育的调整与当代艺术新趋势等等相关艺术问题。
建校以来,自油画学科的创始人李骆公开始,天津美术学院一直存在并维系着一种世纪视角——表现的形状。表现的艺术,非自表现主义始,而是以表现的特质贯穿了整个美术史,及至现当代艺术又呈现为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风格,在中国语境又涉及写意与表现的关系问题。这些共有的表现形状,在天津美院油画系又进而生长出特别的处境化的形状。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的创作呈现出五个侧面,构成了“表现的形状”展览的基本结构:
一、语言异象The Vision of Language;
二、历史镜像 The Mirror of History;
三、图像身份 The Identity of Image;
四、生命处境 The Situation of Life;
五、文化意象 The Imagery of Culture。
表现是一座桥梁,从造化走向心灵,从艺术走向观念,从心理学转向社会学,又从中国进入世界,从文化仰望文明。惟其如此,表现的中国形状和天美形状不会成为多元中的碎片,而是使得表现的形状更为丰盛。
展览将持续至4月15日闭幕。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