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瓷映千秋——古代太原居民生活用瓷特展
展览时间:2019年3月15日—3月25日
展览地点:太原美术馆5号展厅
主办单位:太原美术馆、三晋古陶瓷研究院、山西省工美陶瓷文化艺术委员会、孟家井民艺陶瓷馆
展览前言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发现、创造了美食;同时在“美食须配美器”的倡导下,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既美观又实用的器物。在我国历史上,每一个时代器具文化都有所发展进步。
陶瓷,是我国劳动人民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为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东汉时期,瓷器就已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生活用品。
民间有句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代太原人用什么碗吃饭?什么盏喝茶?饮食文化是怎样的风貌?居民生活是什么状况?这些话题,多数太原人都会有兴趣。今天,我们精心策划、举办的这个展览,将宋、金、元、明、清历代太原人使用过的瓷器展示给大家,希望通过实物与历史对话,进而认知历史,了解生活,传播共享历史文化,梳理展示太原陶瓷历史。
这次展示的一百五十多件古代太原居民生活日用瓷器(含残器),均来自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宋金时期,太原人使用的瓷器多来自山西窑场,以太原郊区东山上孟家井窑烧制的瓷器居多,有白釉瓷器、黑釉瓷器、白地黑花瓷等;工艺技术水平较高,制作精美的瓷器有黑釉兔毫、油滴、绞胎瓷、白釉剔花瓷、白釉印花瓷、红绿彩瓷等。外地瓷见有河北定窑白瓷,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剔花瓷,陕西耀州窑刻花青瓷、印花青瓷和少量辽瓷。元代,仍以北方窑场,特别是山西窑场的瓷器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龙泉窑青瓷、江西景德镇瓷器进入太原市场,表明南北经济贸易交流日益加强。明代,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行销全国,占据主要市场。明、清两代,太原与国内其它陶瓷产地技术交流、商品往来日益增多,陶瓷市场更加繁荣。
陶瓷产品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作品,在造型和装饰方面都体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审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历史悠久,尤见装饰匠心。传统陶瓷装饰大体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彩绘等六大类。宋金时期北方窑场匠人将书画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中,开创了陶瓷装饰的新境界,特别是元、明、清三代,北方瓷绘画师创作的白地黑花瓷画、南方瓷绘画师创作的青花瓷画,尤为技艺超群,名扬中外,将瓷绘艺术推向高峰,令世界瞩目。
陶瓷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在中国艺术百花园中绽放着绚丽的光彩。这次展示的古代太原居民使用过的瓷器,带着历史的温度、厚重的情感与我们相会,令人温暖而欢欣。通过这些瓷器,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各个历史时期日用瓷器的工艺水平、装饰技艺和发展轨迹,解读太原居民的生活状态、审美取向,还可以了解古代各地陶瓷业的贸易往来,领略太原城的历史风貌。
瓷映千秋,这些珍贵的瓷器映照着太原城千年的发展变迁,映现出先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锦绣太原的魅力!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