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四季如歌——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第二工作室教学研究展》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05 23:47:14

《四季如歌——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二工作室教学研究展》是201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也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将要在此推出的以工作室为单位的系列展览中的第一个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学一直是以导师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开展的,也一直在推进面向社会、符合新时代的教学格局。本次展览旨在进一步梳理雕第二工作室的教学与创作脉络,展示本工作室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人材培养模式,以及近年来的教学成果。

第二工作室是一个基于“老美院”传统雕塑教学体系的工作室,他走过的路与中央美术学院的历史发展同步。2003 年,上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代中留学苏联(后为俄罗斯)的教员陈科、张伟、周思旻共同组建了全新的第二工作室。从那时起,工作室的教学融入了新一代留俄中青年教员对欧洲写实雕塑语言教学体系的理解,探索具有时代性的具象写实雕塑语言,在中国写实雕塑教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近年来学院以及雕塑系整体教学结构在不断改革,工作室的教员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但工作室一直以来的艺术追求——对造型的信仰——并没有改变。

200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央美术学院有留学背景的青年教师书写自己毕业院校的系列丛书,张伟、周思旻、陈科三位共同撰写了《四季如歌——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以第一视角记录了在列宾美院留学的经历,记录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15年后,把“四季如歌”作为这次展览的题目,是更加厚重的升华,也是不忘初心,继续传承的体现。

第二工作室的教学注重雕塑造型的基础训练。这里所谓的“基础”,是审美的基础,造型的修养;所谓“训练”,不单是技巧的训练,更是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动手的过程,是在塑造中思考审视的过程,以致“心手合一”的境界。作为一个写实工作室,最基础的训练,训练的其实是一个人的内心,学会用心感受雕塑,在触摸形体的过程中,掌握一种表达的语言,学会一种思考的方式,体验一种生命的状态。建立起雕塑家的责任感,获得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我们在进入展厅的位置布置了工作室的局部场景,希望观众能在观展时第一时间感受到工作室的氛围,和我们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   

工作室的教学不仅重视造型的基础训练,同时致力于探索具有时代性的具象写实雕塑语言。由于这次展览是对工作室教学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所以在策划展览之初,就确定了以习作和创作两部分作品并置的展览方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观众看到在我们这种教学模式下所能生发的可能性。  

我们的教学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来进行,其中肖像创作、浮雕、等大人体课程,是第二工作室最有特点的课程,也是帮助学生理解造型的方法,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对造型的理解,是每一个学生在工作室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习作部分的作品是对第二工作室日常教学活动的还原,它们不仅是多年来重点课程中积累的教学成果,而且反映了第二工作室教学方法的精髓。

创作部分展示了学生的日常创作,同时也吸纳了一批优秀的毕业作品,在集体面貌中展现出具有差异性的学术个性,也体现出工作室多元且包容的教学观念。从习作到创作,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从传承古典向创造当代的穿越。我们希望通过将习作与创作并置展出这种形式,进一步梳理从教学到实践的内在逻辑,引发对课上习作与课下创作之间关系的思考。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本次展览搭建一个思考学院雕塑教学的平台,由此促进校级之间的交流,推动学院雕塑教学的进步,也为更多青年雕塑学子提供更多可以思考与学习的路径。

 

这次展览反映了第二工作室师生近年来活跃的思考、创作状态,也是我们在探讨具象雕塑创作进入当代艺术语境所做出的努力。我们希望展览能够引发关于具象与造型的探讨和研究,并寻求具象写实雕塑语言在当代更加包容与立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