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晚,天气已有些寒意。然而,高港区全民健身中心的广场上,却是华灯璀璨,人潮涌动,欢呼声,喝彩声,嗨翻了天。当晚,“大江放歌”广场文艺演出口岸专场正在这里火热进行。
高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宇彤说:曲曲清溪贯大江,高港历史、地理、人文、经济无不烙有深深的大江印记,大江成为融入高港人血脉的文化基因。由此,我们确立了“大江文化”品牌,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更多地融入和体现大江元素,倾力铸造群众文化新标识,打造城市新名片,彰显滨江港城新特质。
融合叠加相得益彰
产生“1+1+1>3”的裂变效应
“年轻人追星、追剧,我们‘追歌’,只要‘大江放歌’有演出,我都不会放过,每场必看,乐在其中。”家住高港区银杏苑小区的刘华,今年67岁,是“大江放歌”广场文艺演出的忠实观众,经常追着演出看。
作为高港区“大江文化”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育和打造,“大江放歌”广场文艺演出呈现出月月演、场场新的特色,在高港城乡拥有众多铁杆粉丝,已成为高港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高宇彤说:大江剧院推出的高雅文化铸造精品,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大江放歌提供的群众文化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大江艺术团种植的草根文化充满乡土气息,反映质朴的群众生活。这“三个文化”融合叠加、相得益彰,产生“1+1+1>3”的裂变效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不断提升高港文化软实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托起了欣欣向荣、魅力独具的“大江文化”。
大江剧院
高港大江剧院成功加盟江苏省演艺集团“苏演院线”。
“大江放歌”广场文艺演出
“大江放歌”广场文艺演出是高港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大江艺术团
“大江艺术团”和青年艺术团采用基层巡演等多种方式,精心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产品。
文化品牌拓展延伸
提振新时代高港“精气神”
自大江剧院加盟江苏省演艺集团“苏演院线”以来,院线已累计举办50多场,奉献了多场国内外名家名团名剧的精彩演出,戏剧、儿童剧、器乐演奏、舞台剧等交替上演,吸引超过5万人次的市民在家门口欣赏高雅艺术。
同时,通过“大江放歌”广场文艺演出这一平台,“大江儿女·最美高港人”、“道德之星”、“最美教师”等一批批模范典型在高港家喻户晓。
高宇彤说:文化不仅要下接地气,还要上接天线,坚持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在文化惠民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树立社会新风尚,提振新时代高港“精气神”。为此,高港进一步拓展“大江文化”内涵和外延,大力提升“大江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传播力。如今,“大江文化”已成为建设“文化高港”、弘扬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文化阵地。
从田间地头到国际舞台
提升群众文化参与感获得感
高港区拥有各类群众文艺团体100余个,极大地丰富繁荣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成为最具活力、最受百姓欢迎的“文化使者”。口岸艺术团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6年,高港区口岸艺术团登上了在美国举行的UCWDC世界排舞联赛冠军赛,广场舞《洲堤杨柳舞港城》和排舞《茉莉飘香中华情》斩获了两项世界舞蹈冠军。
高宇彤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认为,“铸魂”就是要突出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让广大群众真正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主角。高港“大江文化”品牌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主角的定位,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弘扬放大优秀草根文化,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参与感、获得感。
下一步,高港将聚焦文化惠民,进一步放大“大江文化”品牌效应,积极扶持群众文艺团体发展,创新“大江艺术团”和青年艺术团基层巡演、苏演院线服务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开展互动式服务,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促进居民文化消费,建设“幸福高港”贡献文化力量。
新闻附件
高港最具特色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州木雕
泰州木雕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已达一定高度,其中以“帅氏木雕”名声较大。据记载,帅氏始祖是清乾隆年间木雕艺人,创建“世泽”木雕工坊。历经五代传承至今,现为第五代传人帅春燕承袭祖辈木雕技艺。“泰州木雕”为省级“非遗”项目,现由江苏世泽艺术品有限公司保护。
高港宫灯制作技艺
高港宫灯制作技艺,是清代嘉庆年间从扬州传入,历经五代传承,已有近200年历史。高港宫灯种类众多、造型多样,适用于美化城市。曾多次在省级艺术节和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大奖,《高港宫灯制作技艺》为省级“非遗”项目,现由泰州市华艺宫灯厂保护。
口岸虎头鞋
口岸虎头鞋,历经家族四代传承,已有120年历史。口岸虎头鞋制作有十几道工序,以正宗的从苏州、杭州地区购买的茧丝织造的花丝线为材料,其虎头鞋作品造型丰富多样,形象逼真,多次参加省内外民俗技艺展演,获得好评。现第四代传承人邓小华为泰州市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