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杨福音:美术界不是娱乐界,要守住自己,不要糟蹋中国画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0-18 14:51:26

摘要:杨福音作品1、中国画永远在讲同一个故事,内容永恒不变,只是讲法不同,形式在变,即传达故事的方式在变。2、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不消说的。正如饭是从米来的,然米一旦变成饭,饭便不再是米,否则夹生饭是不好吃的。生活一旦变成艺术,也就不再是生活,而是艺术。3、画画是一个不断求好,或者是一个不断纠…

 

 

 

杨福音作品

  1、中国画永远在讲同一个故事,内容永恒不变,只是讲法不同,形式在变,即传达故事的方式在变。

  2、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不消说的。

  正如饭是从米来的,然米一旦变成饭,饭便不再是米,否则夹生饭是不好吃的。

  生活一旦变成艺术,也就不再是生活,而是艺术。

  3、画画是一个不断求好,或者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

  画画的人,最大的本事是知道自己哪里画得好,哪里要纠错。

 

杨福音作品

  4、画得讲不得。讲得画不得。讲得画得。讲不得画不得。

  画界大致分此四类。画不得,所讲的都是别人的。画得,所讲的才是自己的。

  画分五等。一、新而好。二、旧而好。三、不新不旧。四、新而不好。五、旧而不好。

  其四最为面目可憎,还不如第五,然当下最为流行。

  5、画画就是四个字:莫名其妙。其妙处全在不可名状,全在一时偶然触着。

  6、如今大学中国画教学的害处在——以英文代古文,以素描代线描,全盘西化。

  前者无法提高中国人的文化品格,后者破坏中国画。

 

杨福音作品

  7、中国画的创新,就是不断接近中国画的本质、生命、语言、规矩,使之更像中国画,而不是离开。

  8、当前中国画的毛病在懂捉形不懂笔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9、绘画乃视觉艺术,基本的审美要求为视觉舒服,以求得和谐。

  一路平下去,没有起伏,不是和谐。

  一路奇下去,走险,也不是和谐。

  要平中有奇,奇中有平,如此反复,达至和谐。

 

杨福音作品

  10、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走了两条路,一是学西方,以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

  一是守本土,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

  结果是守本土的一方占了上风,穿布鞋长衫的搞赢了穿皮鞋西装的。

  11、传统中国绘画,不谈理想,不谈崇高,不谈进步也不谈消极,它的唯一目的在抚慰人的心灵,排除痛苦和烦恼,让心安定下来。

  欣赏中国画时,一切人间烦恼、苦痛、忧愁、理想、责任、权利、富贵、贫穷都权且暂时一并放下。

  12、天有高情,世无慧眼,历来如此。

  画家可分三类,一是在生看到成功。

  二是死后看到成功。三是死后也看不到成功。

  凡高背时些,但终究在死后有一个显赫,诸葛亮是名画家,但连一张真迹如今也见不到了。

  齐老头的命好,在生看到了成功。

  但他仍不满足,说三百年后知我者。

  却也如此,白石在生时,画价每平尺十四元。

  他要是看到如今的画价,不气活才怪。

  其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道理要明白,前人画画,后人得路。

  天经地义,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杨福音作品

  13、中国绘画史只记载画得好的画家,从不歌颂财富。

  14、中国绘画史以宋划线。

  宋以前找办法,就人物画而言,线描的办法在唐宋基本完备。

  就皴法而言,到宋代画山的办法也已完备。

  以后则需要破法,任其个性发展。

  15、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基本形式,是中国画的生命所在。

  没有笔墨便没有中国画。

  否定笔墨便否定中国画。

  我们说中国画的继承,就是笔墨的继承。

  我们说中国画的创新,就是笔墨的创新。

 

杨福音作品

  16、当你画完十张画,里头可能有一张是好的。

  当你画完二十张画,可能前十张里没有一张是好的。

  不要在矮子里挑长子,要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一个画家的成功,其中一条重要的,是看有多少废画。

  17、画画时不能自由表达,本质是缺乏想象力。要把风月当奴仆,招之即来,挥之能去。

  既然霍金能自由地想象宇宙,那我们无拘无束地想象艺术,更不在话下。

  不要因法所误,不要因古人所误。

  一张纸上可以下头笔的地方有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这个主动权完全在你自己。

  18、画家分继承性和创造性两类,这是由画家的个性所决定的。

  前者多,后者少之又少,十分珍贵。

  继承派的画家,他们习惯于向后看,他们认为前人留下的东西令人惊叹,十分完美,他们的责任是好好的珍惜与守护。

  继承派最好是去学校教书,他们是活传统,他们能将前人留下的遗产比较准确的传授给下一代。

  创造性的画家,他们习惯于向前看。

  他们不满足于过去,他们对前人,对他人,对自己,对理论,对经验常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要往前走,责任在肩,披荆斩棘。

  他们是开路先锋,他们是历朝历代凤毛麟角的现代中国画家。

 

杨福音作品

  19、有人主张画家要什么都画得,什么都能入画。

  这当然是个人的自由,要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定。

  我个人不主张什么都能画,什么都入画。

  我主张对入画的对象要有选择,这恰好说明一个画家的审美选择和情趣、品位之所在。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他的摄像机镜头永远是离地一尺,他从一开始选的男主角就没有变过。

  什么都能入画,就什么都不能入画。

  什么都美,就什么都不美。

  一个成熟的画家选入画的对象要固定下来,以便千锤百炼。

  20、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离尘,冷逸。

  离尘,不食人间烟火。

  如八大山人,天上有,人间无。

  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火药味就显得重些。

  如今可说是及时行乐,连“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也难得见到。

  不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

  这真是“文革”的恶果,痛定思痛。

  21、美术界不是娱乐界,不能作秀,这一脚不能踏进去。

  作家画家不是演员,不要表演,不要去参加什么电视比赛,不要糟蹋中国画,不要丢丑,要守住自己,不要做这些丢人现眼的事。

  22、作画要诀:棉里藏针,外柔内刚,反生硬霸悍。

  真放在精微。

  以神取形,以意舍形。

  渐老渐熟,渐熟渐老,渐老反生,生熟之间。

  由绚丽归平淡,浮华刊落。

  姿态横生,寓奇于平,化拙为巧,融板为逸。

 

杨福音作品

  23、吴冠中张仃曾有笔墨等于零和不等于零的讨论,前者强调创新,后者强调继承。

  这两位老先生在美术界都有一定名望,但吴冠中先生在中国画上是外行,他在宣纸上作的画与笔墨无关,与创新无关。

  张仃先生画焦墨山水,但看不出是在笔墨中讨生活。

  两人隔靴搔痒,看事容易做事难。

  24、绘画既要让观众有熟悉感,又要让观众有陌生感。

  不可太醉,不可不醉。

  还是似曾相识,又面目全非。

  完全陌生,面目全非,给人的印象是瞎胡来。

  停留在似曾相识,太熟悉了,前天看了,昨天看了,今天还看什么。

  25、自己画不出,讲的都是别人的。

  自己画得出,讲的才是自己。

  自己画不出,讲了也没用,别人也不会信。

  自己画得出,又何必多费口舌。

  看事容易做事难,事情是做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杨福音作品

  26、当代中国绘画可以也必须从中国文化自身的土壤里生长出来。

  这是一个文化自信。

  其理由为:

  一、历朝历代的大家都是这块文化土壤里生长出来的。

  二、近百年最有成就的,我称之为守本土的画家齐白石、黄宾虹都是从这块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三、偏离这块土壤的画家,好像尚无成大气候者。

  27、绘画要讲贵族精神,即知耻。

  没有勇气,没有自信,随波逐流,拾人牙慧,亦步亦趋,依样描葫芦,跟着洋人跑,跟着古人跑,跟着他人跑。

  没有自己的发现,没有自己的创造,没有自己的面目,这难道不羞耻吗?

  28、中国画的发展有四个因素决定。

  一、题材的扩大;二、外来文化的影响;三、技法的演变;四、由写实走向写意。

  四个因素相互依承,一个变化,引起其他变化。

  例如,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外来文化引起题材扩大,菩萨露脸和手脚部分采用染坡法,是技法之变化。

  而且此法又由王维等人引入山水,是为最初之皴法。

  这四个条件的改变,最后引起形式之改变,如此,中国画便前进了一步。

 

杨福音作品

  29、好的油画与好的国画,是同一回事。

  好的油画,近看一团笔触,稍拉远看,所画何物一目了然。

  好的国画,近看一团笔墨,稍拉远看,所画何物,一目了然。

  30、若问我,画画最大的快乐是什么?答:自由。

  若问我,观赏最喜欢的画是什么?答:自由。

  若问我,绘画之最高境界是什么?答:自由。

  为什么?

  因人生之目的在获取规矩之后的自由。

  31、如果真要学画,上不上美院无关。

  何况如今美术院校一个英语,一个素描害死人。

  但是饭碗更重要,所以先得造资格,搞文凭。

  一些美院学生毕业就不画画了,就是美院的老师也是一专多能,下课铃一响就去搞装修搞广告赚钱去了。

  当然这也没什么,养家糊口。

 

杨福音作品

 

  杨福音,194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国家一级美术师。2006年在长沙设立杨福音艺术馆。200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福音》,2012年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播放杨福音纪录片《远方的寻找》。著有画集、散文集10余部。

 

杨福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