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2018年10月23日——10月27日,地点:意大利米兰中国文化中心。听说幸福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在是与不是之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在,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爱与爱之间,情与情之间,错与错之间,&hell…
时间:2018年10月23日——10月27日,地点:意大利米兰中国文化中心。
听说幸福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在是与不是之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在得到与失去之间……
在 ,人与人之间,
心与心之间,
爱与爱之间,
情与情之间,
错与错之间,
……
在来与去,去与来之间,有一段时间,这时间是一段旅程。
孩提时,我们总是想着怎样去度过这美丽人生,不断地想象着描绘着。我们远渡重洋,我们感受新奇,我们想了解与我们东方文明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文明…… 直到我们回到我们的故土,通过这个过程希望能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来到这里,我们走了,这是一段美丽的旅程,一段完美的回归,就像我们来到这里世界,度过一段时光,直至离开。在各种来与去之间,我不断地在问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及这个时代留下些什么。在米兰布雷拉美院学习当代艺术现象学时,我选择了Viaggio(中文是旅行的意思,在意大利文中有很多解释)作为答辩命题, Lombardi Laura教授需要我们能真正理解这个词。其实生命又何尝不是一段旅行,当我们在来与去,去与来之间,记录了些什么留下了些什么?艺术家能更透彻的通过他的方式传达出来。
当我们凭着一颗探求新知、未知,追求真理的初心,一直不倦的往前走着并思考着。这使我想到中国古时就有的传说《夸父追日》中夸父,从他执着的精神就可以看出人类伟大的追求探索精神,我们从来都不会放弃。我们努力着,也尽全力的体现着我们自我存在的价值,不论以何种方式。
2018年3月我曾做过一个装置《八道门》。我把记忆放进每个相同的黑色的门里,门与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他们摆放在展厅地上的方式就是让人觉得几乎都飘在河面上的,它们共同朝向着一道竖立着门。这些门都虚掩着,当你打开可以进入到自己回忆里,回来时,也就结束了一段旅程。直到走近最后一道门,它代表着流向的未来。参与者可以在这些门里面停留,也可以在它们之间穿行。
所以,我想讲述一种关系,不仅是时间,也是空间的关系,让我们把记忆、情感以及各种线索控制性的装进某个时间段或是某个空间里,当你想要打开的时候需要一种仪式感,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美好的,珍贵的或是不愿记起的。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所以在各种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次展览主题为“之间”,因为我之前一直在作研究符号学方面的研究,我认为人类文明源于符号的产生,于是把很多作品都命名为“xx回归”,回归一大命题为研究艺术的回归,回到最本质原始的人类符号,在文字产生之前,思考艺术的本质,寻找最原始的美。
而另一个作品“自然回归自然”,回归的是最本质自然的美。我很喜欢一种淳朴,朴实的美,我是一名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着的这种东方的美学基调一直影响着我。2014年来到欧洲后,这种思想与西方文明产生了碰撞。我在来与去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原始符号与现代文明之间行走……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年来也算是有了一段经历和收获,特别是对于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而言。这次展览也算是对我从留之前到留学生涯再到自我创作这个过程的一次总结。
“之间”每一段长长短短的回归,你可以把他们看成是你的艺术,生命的艺术,生活的艺术。
严 婧
2018年10月15日
严婧作品的灵感源泉来自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思想,结合了符号主义,自来到意大利后,这两种文化背景共同促成了她的艺术创作。文化背景是每一位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赖以依存的根基,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凌驾于文化背景之上创作出一种架空型的语言。因此,在严婧的作品里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传统的线索。
她的架上作品延续了绘画中的书写性,一笔一触都极具趣味性。而构成关系则是西方化的,符号化的。Forma1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意大利符号艺术团体,也许严婧的创作从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汲取了灵感。她最近的作品使用了石膏和陶等用于新的创作,依然延续了对符号的运用。这一批作品因为剔除了色彩,只是朴素的展现, 因而观者在欣赏的时候更能够获得亲近感。这种朴素很显然是她所追求的美学效果,自然而安静的作品很能够抚慰人的心灵。
对自然的崇敬与敬畏也是东方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尽管,后天所经历的多样化文化冲突在她的身上汇聚,可是潜藏在血液里的中国美学仍然具有强大的亲和力,这是良性的,母国文化的因素是舍弃不掉的,能够合理的融入它,对艺术家而言往往是最好的。
严婧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令她决心踏上了异国求学的道路。在意大利生活与学习的这些年,她进步很大。从布雷拉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以后,严婧的艺术探索呈现出愈发的活跃态势。她积极参加了很多展览,也不停地在艺术这条路上探索前行着,创作出自己得意的作品。衷心的祝愿她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抵达她心中的理想彼岸。
刘 珂
2018年10月14日
艺术回归1,陶,雕塑,2015
严婧(1984年1月— ),中国当代艺术家。自2014年以来生活和工作在意大利米兰。
2017年创办Rinatura严婧工作室。她曾就读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
她专注于符号方面的研究,其灵感源自中国文化和书法。在意大利,她是意大利青年艺术家联盟成员。
她主要从事当代艺术工作。2017年创立Rinatura严婧工作室,此名源自于她的一件装置作品“Natura ritorno natura”,意大利语“自然回归自然”。她希望作品能回归大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其创造灵感。不论是艺术,建筑还是各类设计,她始终关注自然、素朴、安静、本质的美,更多的观察大自然,这种艺术观源于她的东方美学的基调。
出生于中国贵州遵义,因为从小对画画很感兴趣,2014年来到意大利,在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系,2017年取得该校绘画硕士学位。
她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符号的使用。
2017年在米兰的工作室
8道门,装置,2018
这次中国当代艺术家严婧在意大利米兰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个展,是由意大利米兰政府教育机构CPIA和米兰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为了促进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是一次重大的艺术展览活动。
慢窒,塑料,装置,2018
自然回归自然,陶,装置,2016
艺术回归1,陶,雕塑,2015
艺术回归2,陶,雕塑,2015
三个世界,纸上墨,27x56,2015
四个世界,纸上墨,35x50,2015
五个世界,纸上墨,2015
艺术家作品极具东方美学典型特征,她遵循自然规律,提出回归自然和艺术回归,通过作品能感受到艺术家安静、素朴、真挚的情感体现,这种东方的自然美学应该是令人深思的。她的创作有一种原始艺术的张力,使人不禁去思考——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红与黄,纸上油画,35x50,2016
红与绿1,纸上油画,35x50,2016
红,石膏雕塑,25x13,2017
简洁明快自然的表达方式,有一种安静的,抚慰心灵的感觉。
灰,石膏雕塑,35.5x30.5,2017
这次严婧2018“之间”米兰个展有两位策展人,分别为艺术家本人和意大利著名艺术家及策展人喀麦隆•威欧尼。特别感谢意大利米兰政府教育机构CPIA主席别特洛•卡瓦尼,意大利米兰中国文化中心负责人李群来先生,米兰布雷拉美院教授迈克尔•切琼塔,米兰著名平面设计师洛伦佐•珂塞勒沃,中国艺术家刘珂,多米尼加建筑师辛迪•贡布勒斯女士,以及意大利钢琴演奏家艾勒斯•巴勒切里尼。
合作机构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