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梁玉兰
本报讯近年来,盱眙县淮河镇坚持以“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里,农民富在产业中”的思路,探索一条以党建引领、组织掌舵、党员带动为内容的党建促产业发展新路子,扎实构建以蔬菜、龙虾、虾稻米等特色化、品牌化绿色产业,以党建促产业,以产业促党建融合发展。
夯实堡垒,党徽亮在产业链上。优化组织设置。围绕“一地多品”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蔬菜、龙虾、虾稻米等特色农业,依托“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创新组织设置,建立6家产业党支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开展结对共建。村居党支部和高校、超市、部门等开展结对共建,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经费帮助。搭建市场平台。仁和村、费庄村等党支部建立微信公众号帮助合作社和农户向外发布产品和商业信息;沿河村创办沿河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创业指导中心,帮助种植户网上销售产品,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
紧盯产业,红旗飘在示范田上。实施“把党员培养成产业骨干、把产业骨干培养成党员”双向培养机制,着力建强产业队伍。一是书记带领。强化书记素质提升,组织村书记赴徐州、宿迁参观优秀电商、专业合作社,开阔视野,启发思路,提高带富能力。二是干部带头。通过干部示范带动,使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标兵。三是党员带动。创新“党建+产业”的模式,建立“三区”(党员示范区、责任区、服务区)和“三卡”(党员联系卡、绩效卡、服务卡)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鼓励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
强化服务,同心结在共富路上。做好技术服务。定期开展蔬菜种植、虾稻种养等新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开设技术指导服务日,走进田间地头指导。提供市场服务。通过微信网络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蔬菜,为农户搭建销售平台;打造绿色生态龙虾和特色虾稻米品牌,建立虾稻共生领域行业标准。做好矛盾化解服务。积极做好项目落户矛盾化解工作。沿湖大道万亩虾稻共生示范园建设中土地流转、树木砍伐等问题,通过党员化解矛盾纠纷,获取群众对流转土地发展虾稻共生产业的支持。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