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12日消息(记者张雷 青海台记者雷婷婷 郭四辈)2015年10月,青海机场公司在德令哈机场首推“通廉航空”模式。2016年,“通廉航空”模式在花土沟机场、果洛机场施行。随着支线机场的良性发展,“通廉航空”以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为青藏高原搭建起快捷“民生航线”,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各族群众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格桑花乳业是一家专门生产有机牦牛奶粉的企业,今年7月,企业实现了提质扩容,新的生产线即将投用。可就在半年前,企业还在为设备维修人才紧缺,影响公司扩产而苦恼。
格桑花牦牛乳资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洛珠染色对记者说:“我们公司对奶粉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包括设备维修方面,专家必须在48小时之内要到达我们工厂,现场进行指导,否则原奶可能会出现问题,对我们企业来说损失是很大的。”
按照以往的通行时间,从北京请来的维修专家,48小时内无法赶到玛沁生产车间,企业正常生产得不到保障,扩产扩容难以实现。2016年,果洛机场顺利通航,实行通廉航空服务。2018年,航班由每天一次增加为每天两次,格桑花乳业迎来转机,与北京一家老牌乳制品设备厂商达成合作。
洛珠染色说:“厂家维修人员现在24小时内就可以到达现场,包括设备维修、培训这块的都能够一条龙给我们完整地做下去,通航对我们来说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通廉航空也极大满足了当地百姓的出行需求。考萨达拉是果洛州甘德县下藏科乡旦库村牧民,一年前,得益于通廉航空,她与“死神”擦肩而过。
牧民考萨达拉告诉记者:“去年7月的一天晚上,我食物中毒了,到果洛州医院去看,医生说我病情比较重,让我尽快转到西宁去看。我当时已经坚持不住了,天一亮家人就带我坐最早的飞机去西宁。后来医生告诉我们,如果再晚来一两个小时,我可能就有生命危险了。”
看似普通的基本航空服务计划,挽救了考萨达拉的生命,更改变了边远地区群众的生活方式。果洛州甘德县下藏科乡副乡长李艳艳说:“对我们乡镇的老百姓来说,就医、求学、出去旅行都比较方便。”
青海机场公司果洛机场分公司总经理张晓林介绍:“通廉航空计划在果洛机场实施以来,机票价格维持在200元到300元之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举措。”
在青海省其它地方,通联航空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首个实施“通廉航空”模式的地区,全州现有格尔木、德令哈、花土沟3个支线机场。从2015年推行“通廉航空”模式至今,德令哈和花土沟机场都实现了稳定运营。特别是花土沟到敦煌“通廉航空”的顺利启航,搭建了青海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崭新平台,对改善海西投资环境和对外形象,提高区域发展支撑能力意义重大。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