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因其诸多亮眼的成绩,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令人不禁感慨:这些在“重高”“普高”话题中备受冷落的学校,同样可以培养出青春绽放的学子,演绎专属于他们的精彩。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座谈会
而这些精彩的画面,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以服务社会经济为宗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精密度的近四十载砥砺奋进。
回顾往昔,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80年代的从无到有,90年代的从少到多,2000年的从杂到精,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逐步确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1983年白鹤庙农场校址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1985年育才路校址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现校址
1980年,象山县技工学校率先创办,拉开我县职业教育的序幕。当时是省直属技工学校之一,隶属于县劳动局管理。学校创建之初,没有供上课的教学楼,就借用电力公司办公地作为教室,开设电工专业1班。两年后,起春路校区建成,占地仅2.8亩。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创办于1983年,最早的校名是象山县农业技术学校,也仅开设农学专业1班,招收学生29人,教师3名,教室同样借用当时的农科所场地。第二年增设畜牧兽医及果树栽培专业,暂借县茶厂场地。1985年10月,学校迁至育才路校区,拥有了第一幢教学楼,随之增设幼师、建筑专业各1班,并在1987年更名为“象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1991年,象山县技工学校从起春路搬迁至育才路,两所职技校开始了长达十余年“对面相望”的历史。相较宁波建设工程学校和象山县技工学校这段从“互不相识”到“频繁交往”的漫长历史,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则稍显“孤独”。
◎县技工学校起春路校址校门1982年9月-1991年9月
◎县技工学校育才路校址校貌1991年9月-2003年3月
◎县技工学校丹南路校址教学楼2003年3月至今
现存的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宁波市水产技术学校和象山县石浦中学合并而成。石浦中学的职高班历史始于1983年,同年,象山县水产技校创办,校址位于东门渔村。1986年,水产技校迁址至石浦建业路,并于89年更名为“宁波市水产技术学校”。2004年,石浦中学和水产技校两校合二为一;2012年正式更名“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下辖象山海洋技术培训学校。
◎宁波海洋职业学校海运学生非机动艇操作实训
2009年9月,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技能的深入教授为支撑,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象山县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率先与宁波天安集团合作,开设学校首个冠名班“天安班”,试行“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后,又相继与宁波华翔集团、宁波合力模具有限公司、宁波赛德森减振系统有限公司等开设企业冠名班,“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有序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我县各中职学校顺应时代需求,确立学校发展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做精专业,依据市场需求培育学生,想方设法为受教育者打通从中职、高职到专业研究型人才的成长通道。
◎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老校区——黄山庵校舍
◎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老校区——老校舍
宁波海洋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洪凌欣说:“早在1994年,以企业岗位要求培养学生、下企业实习就已稳扎稳打地在我校各专业课程中铺开。”当年洪凌欣任财会专业教师,为解决2个班141个学生的实习问题伤透了脑筋。无奈之下,她只能拿着介绍信,从北门水库走到海宁河,沿路碰到企业就上前主动“推销”,最终将141名学生安排进了70家企业中。
职教发展近40年来,宁波建设工程学校凭借自身专业的人才资源优势,先后创办“象山至高广告公司”“象山至高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学生柑橘研究所”“象山至高广告公司”“象山港市宾馆”“象山海蓝蓝旅行社”等多家校办企业,不仅是学校的专业实习基地,承担着毕业生的实习任务,为部分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也成为象山培养建筑行业人才的摇篮。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至高数字媒体工作室
在我县经济高速发展的指挥棒下,各行业、各领域在产业结构、质量效益上进行着迭代升级,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形成井喷之势。发展变化的市场现实,倒逼职校要转变观念,各职校开始立足区域产业发展,瞄准特色,打造精品,增设专业大类的同时将专业细分细化,培养对口度高的专业人才。
象山县技工学校校长张小珏认为:“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与企业共存、共生,这样学校才会有生命力,企业也具备竞争力。”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发展、产业升级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精准对接,有助于校企双方取得双赢。
◎中职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模特比赛
为有效改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装备低、技术力量薄弱等突出难题,我县职教针对县域经济需求,秉承“学习大企业、服务小企业”的理念,各校相继与116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把落脚点放在服务小微企业上,严格要求“师生团队每月入企3次以上,暑期10次以上”。通过多元渠道,全面收集小微企业面临的创新问题和技术改造难题,整理分解后由师生团队进行破题。
此外,我县职业教育积极拓展社会培训品牌,充分利用学校专业、师资和技能鉴定站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培训。目前我县职校共有建筑、模具、焊工、计算机等多个技能鉴定站,每年为社会培训人数达到在校学生数的1.5倍以上,2017年共培训近20余种工种3779人次。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是宁波市唯一的国家农业部渔业船员二级培训机构,并计划今年创建宁波市渔业船员考试基地。
◎宁波海洋职业学校海运学生驾驶模拟实训
如今,我县职业教育以县委县政府的双驱动双突破战略为指引,通过强基础、优结构、提内涵、创品牌等手段,不断改革创新,为我县工业强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