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300亿,你会裸捐么?
《西虹市首富》答,有了孩子,300亿也不多。
在电影的结尾,夫妻二人计算着养孩子的清单,竟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令人发笑的同时却戳中了不少家长的心窝。人生不易,养个孩子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不管你身价多少,同一片天空,同一个教育焦虑。
近来,微博话题“全班只有儿子没出过国”引发热议,这位妈妈说:“儿子正在读小学,学校暑假组织了一场英国留学,她本不打算让孩子参加,但打听下来发现,全班竟然只有她儿子一个人没有出过国。”
随着暑假额度的过半,一波波类似上述的话像野蛮生长的野草一样,坚忍不拔且常卷土重来,“半年的工资养不起一个上暑假班的孩子”“别让孩子被关在阶级上升的门外”,每一句都狠狠地扎进了家长们本就焦虑不安的玻璃心。
虽然许多专家、调查报告都指出,国人幸福指数正日益增高,但不得不承认,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无形杀手”正逐渐啃噬着这条幸福线。它就是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为之困惑的教育,不管你是百万富翁,还是普通上班族。
教育本来是让每个家庭充满希望和幸福的事业,奈何如今却给无数家庭蒙上了一层焦虑的滤镜。从孕期的胎教到婴幼儿的牙牙学语,从少儿的启蒙教育到青少年的升学与出国,每个阶段家长都多多少少地感到困惑与焦虑。
教育焦虑,说到底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未来前途的担忧,和教育过程中由于外界压力产生的攀比心理混合交杂的一种不确定的情绪反应。而社会上铺天盖地五花八门的教育广告、虎妈猫爸热门话题、留学游学热潮、学区房压力等都为教育焦虑持续发酵加了猛料。
培训班是教育焦虑中最集中的场域
“虽然宝宝还没有出生,但我已经开始纠结到底应该给他怎样的教育,是不给他压力,让他开开心心地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还是让他从小学习才艺,在各式培训班中长大呢?”一位处于迷茫纠结中的孕期妈妈这样告诉笔者。
这其中不难看出,一方面,这位妈妈想让孩子快乐成长,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在未来竞争中失去优势。这种左右为难的情绪或许可以称为教育焦虑的初级症状,再进一步就进入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模式。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口号荼毒了一代又一代为孩子教育前仆后继的父母,他们开始和各种考试、分数、才艺等“较劲”,于是又催生了遍地开花的各类培训班。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利益,由此在利益驱使下,类似各种“天价培训班”“半年工资养不起上一个暑假班的孩子”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我们家的也必须学”的魔咒让许多家长陷入了思维的死胡同,自然倍感焦虑。
孩子上幼儿园,担心学的东西太少,上了小学跟不上;
孩子上小学,担心才艺不够多,在同龄人中不突出;
孩子上初中,担心学科跟不上,去不了重点高中;
孩子上高中,担心高考考不出好成绩,未来堪忧;
……
学区房是教育焦虑的第一层“滤镜”
如果说,培训班是教育焦虑最集中的场域,那么学区房或许可以称为焦虑的第一层“滤镜”了。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校而居。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逐渐固化,学区房在家长心中早已从最开始种草时的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很多人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我觉得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真的很重要,以前我孩子在的学校环境很差,总有打架之类的事情,那时候特别担心他学坏。后来搬家转了重点学校之后,学习氛围特别好,孩子成绩上涨的同时,还提高了其他的课外能力。”一位初中孩子的爸爸和笔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