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7月23日,2018(第七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在上海举行。
本次青博会由“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及发布秀、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论坛组成。纽约德怀特的同学们也远道而来参加了此次活动,Pepe Valles Fons、Ciara Hatch、Duncan Brill的作品The Prevalance of Microplastic and the Impact It Has on the Environment取得了科技创新作品展示一等奖的好成绩。七宝德怀特的刘楚瑜、张菡珏、袁嘉琛、熊晗、王靖鑫同学荣获“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三等奖。德怀特纽约学校喜获成果展最佳人气奖。
比赛规则
“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由参赛学生现场搭建创意桥梁。本次竞赛为集体项目,由参加博览会的各国代表队组队参加,每队由三到五人组成;参赛团队要根据竞赛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要求设计、制作具有一定跨度的桥梁上部结构,并能使加载小车通过;制作所需材料与工具由组委会统一提供;参赛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桥梁的搭建;竞赛专家委员会对于参赛作品组织现场测试、答辩和外形评价,评出各类奖项。
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赛队伍来到上海展示科技才能与逻辑思维能力,互相交流想法,共同进步。在参赛过程中,我校学生充分体现了七德精神中的合作、创新、尊重。“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是同学们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感慨,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怎样的体悟与反思呢?
本次上海市举办的“明日科技之星”和科技展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一方面,我获得了一个与纽约德怀特同学亲密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也切身感受到中国学生在科技发明方面的努力。
令我最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定时造桥的比赛,我们几位同学急中生智,在三个小时里用泡沫塑料、胶带和棉线等物品完成了一座斜拉索桥,并且最终承重接近4kg。对于这个比赛,我们无法提前做过多的准备,但正是3个小时内我们紧张的思考和快速的制作才使得这个比赛更加有趣,成为一个自我能力发掘的过程。
“搭桥比赛”开始后,一直为搭建细节而纠结的我们进度比别的组慢了不少,比赛前没有充分准备的我们也将太多的时间花在了搭建桥墩而不是承重最大的部分——桥面和下方的承重柱子。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合理,我们没能将桥完成到我们预想的样子,最后也遗憾没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承重强度。但我们也有做的好的地方,比如分工明确,各个环节积极配合,在比赛过程中有争议的时候积极并礼貌地向裁判和评委沟通。希望下次参加青博能有更好的表现。
在首日布展后,我们接待了世界各地的参观人员,详细解释我们产品的设计与结构。在此过程中,我的社交能力与口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在第二天的“造桥比赛”中,我们更是将团队协作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成功在三小时内设计出了一架斜拉索桥,并受重了近四公斤的物品通过。通过此次比赛,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当我们共同努力时,任何困难都会被轻易克服。
本次科创比赛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