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纽约私立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抱负与站位

文章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26 10:22:39
纽约:第五大道博物馆街区的特色文化区位与魅力
 
纽约:私立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艺术文化区位与魅力彰显
 
城市的主题街区或特色街区,是彰显一个城市形象和构建文化标识的重要的空间场域。城市人文区位的构建,往往都离不开对城市街区的主题化设计与营造。主题街区的构建应该遵循几个基本的原则,一是产业或文化设施的集聚性。首先街区要有特别鲜明的产业或设施的集聚性,能够让一些高品级的产业或文化设施能够在街区中占据非常凸显的比例关系。二是街区主题产业或设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要非常强。主题街区的产业内容或文化设施一定能够在集聚性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比如可以辐射全球,或全国,或全省、全市,都是一种辐射力光谱。三是主题街区一定要充满高流量的人口,形成强大的街区活力。一个街区之所以称之主题街区,一定是依托密集的活动和人口以彰显其街区活力,有活力才有增长潜力和街区经济文化活跃度。四是主题街区一般在空间意象上要有较为鲜明的标识度。要么是单体建筑的地标效应,要么是街道规划或设计的鲜明特色,这样通过物质形态的特色标识来夯实街区的主题,成为表现街区的外在意象。
 
纽约有一个特别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有多个世界级的主题街区。如曼哈顿的Wall Street,麦迪逊大街是广告产业主题街,百老汇大街被称之为是歌剧戏剧文化大街。还有第五大街这个博物馆大街,也是蜚声世界的主题大街。第五大街拥有众多的顶级的博物馆,各种民族文化的博物馆都在纽约有独立主题的博物馆,所以在纽约第五大街the 5 Ave上因聚集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市博物馆、纽约犹太博物馆、非洲文化历史博物馆、纽约博物馆学会总部等大量的博物馆机构,在又被誉为博物馆街(the Museum Mile)。纽约博物馆街区面朝纽约中央公园,几乎与纽约中央公园融为一体,成为纽约的中央文化区的组成街区。
 
在第五大街,有一座地标性的古根汉姆博物馆,因其建筑风格和现当代艺术展览,享誉世界艺术界。第五大街上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theSolomon R.Guggenheim Museum),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其实古根海姆博物馆更应该叫做古根海姆美术馆,盖因美术馆Gallery这个词,在美国文化中更倾向于描绘美术工艺品商店。所以博物馆更精准地诠释了收藏与展览的内涵。第五大街1280号这所白色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它是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Wright)设计,建筑坐落在纽约市东88街与89街之间,与周围其他较为方正的几何形态建筑迥然不同的是,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像一个后现代的建筑。
 
该建筑为赖特晚年的杰作。博物馆于1947年设计,1959年建成。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再次增建了一个矩形的附属建筑,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建筑空间格局。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为美国最有创意的建筑师之一,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建筑设计,一直工作到1959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之时。很遗憾,他却在这一年去世了。赖特生前作品超过了600件。赖特以设计私人住宅而著名,其职业生涯有两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1900~1910年为其获得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一段为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了久负盛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国风住宅。作为世界顶级的建筑设计师,其最后的作品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成为了经典绝唱。
 
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之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建筑外观简洁,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其外观级像一只茶杯,又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还因为其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以至于近四十年来博物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比美。把博物馆本身设计并建设成为了一个精美的建筑景观展示品,引领了后来绝大多数博物馆、美术馆或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其实博物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更具优势。包括首创的无楼梯型的旋转式走廊直接从一楼旋转连接到6楼。卫生间隐藏在各处的内部圆形立柱建筑空间内,以及垃圾桶的设计都与墙体融为一体等细节,都让参观变得更有趣。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立者是所罗门·R·古根汉姆(Solomon R.Guggenheim)。他生于19世纪的美国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靠煤矿工业积累财富的瑞士血统家族。从小就接受了精英教育,对文化艺术审美有很好的熏陶。后来,古根汉姆和他的妻子Irene Rothschild,成为了热心的艺术赞助人,并积累起很多古代大师的作品。受到一些朋友的鼓励,决定建造一座艺术博物馆,并聘请了赖特捉刀设计。在自己丰厚的艺术品收藏基础上,博物馆在1963年接受了Justin K.Thannhauser塞尚收藏的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现代法国杰作作为永久借展作品,这些绘画和雕塑在Thannhauser去世两年之后,1978年正式进入博物馆的收藏。古根海姆依托塞尚的艺术品遗产而极大地丰富了其大师级作品的馆藏量,比如凡·高的《圣雷米的群山》(Mountains at Saint-Remy)和毕加索的《熨衣服的女子》(Woman Ironing)是Thannhauser捐赠中的两件杰作。后来在新的馆长的经营下,又增加了毕加索和巴黎画派艺术家的收藏。1981年,Justin的遗孀HildeThannhauser,宣布追加捐赠增加三幅重要作品:布拉克(Georges Braques)、毕加索和凡·高的作品。在Hilde于1991年去世后,其遗属中又捐赠了十幅重要作品,分别为塞尚、克利、马奈、帕斯金(Jules Pascin)、毕加索、莫奈等名家绘画。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了更好展示Thannhauser共计1963件赠送的绘画以及雕塑作品,特地在展览空间上作了必要扩展,于1989年在Monitor大楼的二层中特地开辟一间Justin.K.Thannhauser的展厅。塞尚家族与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这种缘分,开启了古根海姆这家私人博物馆的辉煌历史。
 
中国文化的艺术展,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中亦有多次隆重展示。1998年在中国文化部和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与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曾在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中华5000年文明艺术展”。据称,当时共有在纽约的45万观众观看展览,共同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017年12月,我们访问纽约时,恰巧遇见一场关于“Art and China after1989:Theater of the World”的主题展,呈现了大量现当代中国艺术家们的各类题材的艺术作品,展出了79位中国艺术家的各类作品。同时,二楼的塞尚厅,一直有多副毕加索的作品在展览。另外,三楼还一个墨西哥的艺术展厅的作品在展示。古根海姆博物馆里有两处艺术文创品的商店,从帽子到笔记簿等约摸有五六十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纪念性或功能性文创商品出售。我们参访的当天是星期五的上午,发现有数百上千以上的观众到现场参观。其中不少来纽约旅游的外国游客包括中国游客,两批纽约的小学生集体参观。可见,热度不减,不愧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博物馆。
 
一座博物馆,成就了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度。一座高品质的博物馆,亦是一个城市的艺术学校,能够熏陶市民的艺术审美情趣。一个地标性的博物馆,更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全世界的游客趋之若鹜。所以,伟大的城市,一定有属于自己的魅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