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记忆中,秦许家乡的那条叠河还是清澈明亮的,偶尔还能见到鱼虾在水里跃动。一场细雨过后几天,在小树林里,小山坡上,随处可见冒起头的白秃秃的小蘑菇。深呼吸时,鼻孔中就会充盈着满满的青草的芳香,那种泥土与绿色生命的气息,是直击肺腑的。那时每到春季,只要你走出去,尽收眼底的还都是清澈见底的叠河水,恁一个清纯甘甜,随便用手捧起就可以大口大口的喝。污染,还是一个停留在课本里的概念。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美妙的景象,彻底的成为了人们的一个记忆。那条只要人路过就能捧起水喝的小河,现如今却成为了一条严重污染和快要干枯的河床了。除了连续下雨,才能看得见夹杂着泥石流的洪浊稠水。鱼虾,更是没有了踪迹。那片雨过就能找到小白蘑菇的山坡,现如今早已变成千疮百孔的矿洞。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风景,被零星的牛羊轮番啃噬下岌岌可危的小草所取代。
在相对不发达的地方也在劫难逃,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展,以及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出日趋恶化的状况,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而改善环境,恢复生态,“还农村一片碧水蓝天”,就成了广大农民最强烈的呼声。在我们拼命的发展经济,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回报的同时,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环境业已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环境污染离我们越来越近,原来我们看到一些秀美山川如今已满目疮痍,面目全非;原来我们看到涓涓流淌的叠河如今在被淘金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下渐渐的改变了颜色,同时还伴有刺鼻的恶臭;这时候,已在外地打拼创业多年的郑乐永,看着家乡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变,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植树造林,登高振臂一呼!通过植树造林,恢复生态,改变环境,唤起更多的人形成共识,加入其中。 ![]() 近年来,农民垦殖开荒,乱挖滥采,对森林滥伐盗伐,破坏了生态环境与植被,也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岷县的各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2010年舟曲泥石流的发生、对郑乐永更是触景伤情的。他意识到水土流失,生态不平衡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相当严重。现如今,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郑乐永就有个想法,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维护生态平衡,水土要得到保护,还我绿水蓝天,造就绿色家园,植树造林,必须从我做起。2012年岷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事件,更加坚定了他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决心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郑乐永还在县城经营管理着一家名为“中海物流·货通中国”的公司,经营收入全部投入到了“绿色产业”之中。从2010年开始,他不顾家人和亲朋的劝解,用自家的十多亩地,又租赁别人地五十多亩,从东北和僻邻的迭部县等地,购进云杉树苗一百多万株,樟子松树苗60多万株,油松树苗60多万株,开始育苗。
2011年又承租土地一百多亩,育柳树苗和云杉苗二百多万株。几经分床,从2012年到2017年,他已经培育出了五百多万株苗木,并将育好的树苗无偿地移植到秦许乡坞麻沟一带、育苗四百多亩,截止今天,他总投资二百多万元,共育云杉、油松,樟子松、柳树苗等五百多万株,育苗造林4百多亩。 深山育苗周期长,投资大,收益低,不仅耗尽了他的原始发展资金,还不得不有借款举贷,最让他感到兴慰的是,经过经十年的努力,沟里植被逐渐恢复,水土得到保持,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最近几天,就在郑乐永的眼皮底下,发生了后山里一条母狼与乌麻桥护林员家的公狗小黄之间“现实生活版”的“野母狼与公狗”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现实的事例。荒山变绿林,利益得百年,是发展之要策,惠民之善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最近,军旅诗人孙建军,在陪同中国发布网《黄河之声》频道主编周建设、资深媒体人深蓝影视制作中心主任崔强等到实地参观秦许籍青年企业家郑永乐鹿儿坝育苗基地后,特赋诗赞之: “位卑亦有赤志心,
倾资举债播绿荫。
一动善念引宝树,
十年生聚苗成林。
烂泥沟变花世界,
背郊地还众野禽。
摩天大楼比比是,
怡人还是洮叠岷。”
![]()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不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环境污染是可以得到治理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众志成城,集中力量就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环保的攻坚战,可以重新看到我们的秀美山川。
站在历史转折点的郑乐永,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真正把绿色岷县做成现实版的美好家乡,他的故事,感动着我们很多人。他的故事,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对岷县两河流域的生态文明的恢复与延续,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文/刘文珂)
|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