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首届世界汉字节汉字思维论坛的部分人员合影
一、开场语
今天,“首届世界汉字节”在中华文化汉字鼻祖仓颉的故乡开幕了,这,对于一百多年以来,在近代历史中历经坎坷备受灾难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回想从1840年以来,英法联军的大炮打开了大清朝的大门,从此,似乎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即将落入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此后的现实,似乎证明了这样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战争连绵不断、不平等条约一个接着一个、大片的国土被割让、……我们悠久的汉文化,曾经使得我们达到了人类文明的顶峰,创造了至今延绵不断的辉煌的文化,我们曾经同化了入主中原的异族统治者……世界人口第一、GDP第一的我们的大清国竟然惨败在外国、外族的洋枪火炮之下,……而这些火炮,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发明,以“节日焰火”方式装点太平盛世夜空的啊……
从那时开始,我们的无数志士仁人,胸怀天下的知识分子,以及普通老百姓……面对此情此景,失落、疑惑、试探、奋斗……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有人将中华名族的灾难,归罪于“汉文字”,提出“废除汉字,走世界各国拼音文字的共同道路”……
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站在这里,举办首届世界汉字节,怀念祖先的辉煌,纪念他们曾经的丰功伟绩,这个节日以“汉字”为光辉的旗帜……这,使我们感慨万千……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在我们汉字的鼻祖仓颉的家乡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举办,我为鲁山人民感到骄傲,并表示衷心的祝贺!
二、我与汉语
今年1月22日,张胜利先生倡导的文化长征第94站,主题是“世界汉字节推进会”,我在这个会上,以“我与汉语”为题,做了一个发言,这个发言稿,已经在各相关网站上进行转载。在这个发言中,我主要谈了以下几点:
1、纪念仓颉,铭记他对中华文明作出的历史贡献,以他们的丰功伟绩为荣,提高文化自信。
2、汉字,跨越了时间、空间、种族、方言的障碍,是中华民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最重要的基础。
3、以汉字为纽带的“大中华文化圈”,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4、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我们的根,汉字生命力是无限的,汉文化的生命力是无限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
5、汉字独特的构型,使得使用汉字的人,具有独特的思想,这就是汉字“思维力”。基于汉字“思维力”所形成的汉文化,具有完整性、宏观性、历史穿透性、深刻性、包容性,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同时融会贯通,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此,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永不磨灭的生命力。是我们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重要的文化基础。
三、我与英语
1、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英语”。可能有些朋友感到奇怪,在世界汉字节上,你怎么谈英语呢?这个,应该不奇怪!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世界,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大的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今天面临的语言环境,不但有汉语,同时,还有不同的国家、民族使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其中英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尤其是在知识界、科学技术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论文、书籍是以英语为工具。所以,我今天先谈谈四十年来,我和英语的关系。
2、我学习英语的简单经历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春天,我进入大学,初步接触了英语。大学毕业以后,到中国农业大学工作,面临的就是要迅速的掌握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感谢我的英语老师指导和鼓励,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第一次站在国际讲坛上,用英语发表了演说。会后的交流,让我深有感慨,通过语言的交流,我知道了,世界上的人,同样具有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同样具有友好善良之心;同样有人际交往的一些规则,和中国人的规则“礼”虽然稍有不同,但是大同小异;等等……
在很小的时候,我看外国寓言故事,说:原来世界上的人,都是讲一种相同的语言,大家和睦相处,没有误解(mis-understanding),所以也就没有战争。后来大家商量建一座通天塔,到天堂上去……上帝看到人类的伟大,感觉害怕,于是,使用法术,使得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讲不同的语言。不同语言的词汇不同,语法规则各异,非常容易产生误解,由误解产生怨恨导致战争,因此世界变得不安宁了。
但是,人类的聪明,使得不同的语言之间可以通过翻译建立联系。不同民族的知识、智慧可以得到交流,促进发展。由于掌握了英语,不但让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一个不同于汉语环境的外部世界,而且借助英语,以汉文化为背景融入世界。
3、有一次春天,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樱花节,遇到一位同样参加国际会议的法国巴黎大学博士,他是研究中国道教文化的。他研究道教,面临两个障碍,第一汉字,第二汉字思维能力。我呢,虽然不是研究道教的,但是,就其基本思想还是理解的。就这样,在日本,在繁花似锦的樱花树下,我们通过英语交流关于中国道教的知识、观念和理论,多奇妙啊……
4、在意大利和一位意大利愤青讨论中国商业活动的“入侵”,我们中国人遵循公平的商业规则做买卖,有什么不对呢?!我用我所了解的西方的文化规则,自由平等博爱……向他解释中国人经商活动的合理性,但是他仍然愤愤不平……说中国人太勤奋,节假日外国人都开着车去地中海岸边休假晒太阳,你们中国人还在夜以继日的工作……我心里想的是,一百多年前,你们的传教士对我们讲自由平等博爱,向我们传播“福音”,带给中国人的是八国联军是火烧圆明园……对于中国人在意大利经商的愤慨……我不以为然,因为我们就是遵循一百多年前你们带给我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观”啊……怎么,你们到我们这里来,对中华民族的烧杀抢掠是自由平等博爱,我们和平的遵循同样的规则用和平的手段做买卖就引起你们的愤慨……我们用英语交流着这些问题,让我感慨万分:一百年啊,人类历史中短短的一瞬,我们的国家发展了,世界发展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角色转变了,我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啦……
感谢英语,让我见证了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玮在论坛上分享观点
四、汉语与英语文字语言的比较研究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字的不同,表达的方式的精细、深刻、形象具有很大的不同,我深深的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试举几例如下:
1、no pain no gain,用中文表达方式非常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多丰富形象啊……
2、a great mind thinks alike,心有灵犀一点通,英雄所见略同
3、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4、Every road leads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5、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一到,一切全报……不用说明,利钝成败立见高下哈……
6、Find needle in haystack,大海捞针
7、Give someone an inch, he/she will take a mile,得寸进尺
8、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9、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
10、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很像中文的说法
以上这些,如果说,还有相似之处,以下的一些句子,就显示出汉语和汉字思维极大的优势:
11、有关小说《简爱》的一句话:Plain Jane always have a good job……直接翻译是:相貌平平的简,往往能得到好的工作……从中国人的理解,那就太简单丰富多彩,内涵丰富:红颜薄命,中国历史悠久,有太多的历史事实证实了这样的事实:妲己、杨贵妃、武则天、现代影星周旋……虽然英语表达太浅显,但是,终究让我震惊英语和汉语在思维方面还是有相通之处的啊……
以下一些句子,就让英语“捉襟见肘”啦:
12、给你点颜色看看……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显然不行;
13、心急吃不了热豆腐……Hurry Smith can’t eat hot bean curd……不行不行,简直就是洋泾浜英语啦;
14、刻骨铭心,remember to the end of one's life,嗯还凑合,信了,达了,但是绝对说不上传神的“雅”;
15、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confusion, zhang two monks,哈哈哈,可笑吧!我猜,面对这样的中文句子,他们只能感叹:My God……,Kill me……
16、马马虎虎,英文表达为so so……,但是远不如中文,于是英国人直接用拼音mama huhu ……据说已经进入英文大字典……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17、羞愧难当,shame indeed……太没有味道,也没有感情色彩;
18、鸡皮疙瘩,英文是goose bumps,但是中文含义可以有尴尬、寒冷、肉麻、讨厌、厌烦、……,英文的鸡皮疙瘩,就是鸡的皮肤上存在的“疙瘩”,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具有文化含义。有可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对一些字、词、成语的理解会有更多的共识吧……
19、守愚藏拙,中国人都懂吧……英语两手一摊:sorry……没办法;
20、人山人海,英语国家难以理解其中的奥妙。西方国家讲究个人独立,个人的存在,他们聚会游行,几十个人,牵猫带狗,吹着口哨游行“示威”这哪里有一点威风啊!中国人多,历史的关键时刻,“时日曷丧,吾与汝皆亡”,那种革命的气势,“山连着山,海连着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那种排山倒海之势才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啊……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多壮观啊!可惜不是“标准英文”……
21、还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任何一个学过一点英文的人,都可以严格的按照语法将其翻译成英文,study hard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但是,这样的话,如果是美国总统写出来,怎么能像毛主席的号召那样有强烈的震撼力?看看中国中学生的“创造发明”来的多干脆利索: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虽然还没有得到英语权威的认可,但是那种强烈的语言穿透力,使得他们已经不得不面对中国英语这样的冲击。我们知道世界不仅仅是英国讲英语,除此之外,还有美国英语、印度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等,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中国英语?嗯,一个英文词已经准备好了:Chinglishi……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子民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毕业以后,到英国生活,他深有感慨:确实,在美国待久了,时时刻刻都会感到中国的存在,从每天的日常生活用品,到阿里巴巴电商,到基础设施建设,当然还有南海……语言同样如此,有时候都分不清到底中英文谁影响了谁。因为两个国家相互往来越来越频繁,这对双方的语言都有影响。我现在看到很多的网络语言好像就是直接从英文转变过来的……
这就是我们的汉语、汉文化面临的新的世界……
对于母语,每一个国家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法国人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动听的语言……。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是这样表达对俄语的尊崇:俄语乃众语之至尊,大大优越于欧洲所有语言。这不仅表现在它主宰的国家之广,而且也在于它的丰富和无所不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曾说 :“一个人对神说西班牙语;对朋友说法语;对敌人说德语;对女人说意大利语。”然而,他一旦通晓俄语,便无疑会补充道:对一切人或神,都可以说俄语。人们会发现它有西班牙语的庄严,有法语的生动,有德语的刚健,有意大利语的甜美,而又有自身形象的活力和鲜明,加之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丰富。(何俊芳《语言人类学教程》81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
对于汉语,我却要说:我们的汉语,是世界上最科学、信息量最大、最简洁、最优美、包容性最强、历史最悠久,生命力超强的语言……用什么样的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过分。
汉语,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文字历史。这个有考古证据支持。但是,没有文字之前呢,人和人之间,不可能仅仅是“含情脉脉”的互相对视吧!最近几十年的考古新发现,已经有实物证明,中华文明具有七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而且,这种历史,延绵不断,万世一系,直到今天,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文化存在……。每想到这些,我就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之一,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汉语伴随着中华民族已经经历了七八千年,汉语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丰富、最悠久、而且连绵不断的文明的脚步,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思想史、文化史的材料,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对这一点,任何一个公正看待历史的人,都不会拒绝吧……
五、语言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在互相沟通与交流中英语受到冲击,汉语也获得新的发展,世界人民共同受益。
1、英文中的汉字外来语
有一些英国词汇,一开始,可能让英国人莫名其妙,我们中国人更是莫名其妙。但是,一旦了解了,我们中国人却能够非常快的学会,并且熟练的应用。比如,有一次,在悉尼,早上去吃饭。看到有饭馆的窗子上贴着菜单:zao cha! 那时,我的英语还不怎么样,领队问我,这是什么东东?我也直发蒙,赶紧拿出英语小字典查。居然没有!显然是一个“外来语”。饿啊,不管什么,写着是饭馆,反正不可能卖石头吧!怀着忐忑的心情,几个人落座,想随便吃点儿东西填饱肚子。这时候,来了一个留着小胡子的服务员,问我们吃点什么。他的英语也不匝地,我的英语也不匝地。于是就用菜单说话。我一指“zao cha”,小胡子微笑的点了点头,显然知道了我们的“意图”。一会,小笼包子、蒸饺、蒸肉丸子,还有蛋羹什么的摆满了一桌子!额滴娘!这不整个一个“早茶”么!过几年又去澳大利亚,这次简单了,“zao cha”后面明确的写上了汉字“早茶”两个字!
与此相似的,还有,豆腐、饺子、筷子、炸酱面等等,只要到过中国的老外,也不要什么英语啦,直呼其名,一切就全OK啦!至于那些个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菜肴,诸如红烧老虎肉、扒熊掌、蛟龙摆尾,神牛拜寿,百官朝贺,“青龙过海”等等,让中国人看着兴奋而有趣。但是,这些个“血了呼啦”的食品,是不是会把那些鬼子们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这些,只好等等再说吧!
还有一次,一位老外和我们一起去内蒙考察,路过张家口,到一家西北面馆,其中有“莜面卷”“猫耳朵”。“莜面卷”还好说!那个“猫耳朵”,着实让那个老外“吓了一跳”。还好,一看,端上来的“猫耳朵”上并没有长着毛。尝了一口,味道还可以,于是兴高采烈的吃完,又要了半碗。
老的英语“外来语”,像“麻将”,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进入英语词典了。
2、汉语在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中国的汉字,到汉代,已经非常成熟了。字体稳定,书写标准,规范,词汇丰富。世纪初的东汉有一位语言学家叫许慎,对当时的中国文字作了归类、统计、分析、注记等。许慎写了一本书,叫《说文解字》,其中,共收录汉字9353个。也就是说,两千年前,中国的语言文字,就已经非常成熟了。
后来,又有人做过统计,最多的达到十几万,《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这些个单字,进行组合,形成的“词汇”简直不可胜数。但是,科学家的统计证明,1000个常用汉字能覆盖92%的书面资料,2000个汉字可覆盖98%以上,3000汉字已经可以覆盖几乎99%以上的文字资料了。三千个汉字,作为我们现代教育体系来说,是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水平,相当于古代的“秀才”。可以这样说,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稳定,文化发展,通过扫盲等措施,现在中国是14亿神州“尽秀才”啦!这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是一个绝对的伟大的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外界优秀的文化,汉字和汉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比如我们生后中常用的不少词汇概念来自于佛教文化:刹那、牛鬼蛇神、现身说法、心无挂碍、群魔乱舞、大彻大悟、海阔天空、三生有幸、前因后果、作茧自缚、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老病死、愁眉苦脸、心猿意马、痴心妄想、盲人摸象、镜花水月;还有:心花怒放、一尘不染、一丝不挂、一刀两断、一厢情愿、味同嚼蜡、自欺欺人、大千世界、浩劫、安心庄严、晨钟暮鼓、五体投地、十字街头、灰头土面、觉悟、自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导师、正宗、昙花一现、空中楼阁、醍醐灌顶、心心相印、伸手不见五指、投机、单刀直入、当头棒喝、天花乱坠
来自于英语的外来语,下列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科技词汇:如clone 克隆、laser 镭射(激光)、mosaic 马赛克(镶嵌砖)、copy 拷贝(复制)、gene 基因、engine 引擎(发动机)、radar 雷达、e- mail 伊妹儿(电子邮件)、microphone 麦克风(话筒,扩音器)、Internet 因特网。还有大量的生活词汇:如mini 迷你(小型的,短的)、taxi 的士(出租汽车)、bikini 比基尼(三点式游泳衣)、sauna 桑拿(利用蒸汽沐浴的方式)、shopping 血拼(疯狂购物)、bar 吧(酒吧,水吧,网吧)。
日本文化的根基在中国,但是,他们有了创造发展,对于这个学生所做出的好的成功,我们也不拒绝,比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此外还有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食堂、公社、写真、空港、给力等,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总之,中国汉文化、汉字,和外来文化,英语等,在互动中,都得到了发展。这样的一个历史趋势,今后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六、关于语言政策的一些建议
1、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学好汉语是第一位的。以考试为学习语言的唯一目的,显然是非常错误的。这一点说起来有点让人难以理解。有一次,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拿到中学语文试卷,试着做了一次,居然不及格!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这个我们应该深思!
2、汉语,虽然也是一种交流工具,但是,它更是一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态。正确的使用汉语,学习汉语规范汉语,保持汉语的纯正与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
3、要国际交流,在可能的情况下,主动学习一门外国语言,这既是掌握了一个对外交往的工具,同时,对掌握汉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汉语走出国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报道说,美国现任总统川普的孙子、孙女,从小开始学习中文,背诵三字经,中文积木游戏……这很好啊:人之初性本善……不需要战争不当世界警察,不搞颜色革命,不干涉别的国家内政,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大国小国都是国,要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主权,要尊重每个国家选择道路的权利
这样多好啊,大家都学汉语,学习汉语中的思想、道德观念、文化内涵……共同走向世界大同!
以上就是我和英语的一些瓜葛。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但是从内心,我感觉很幸运,在中国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汉字语言走向世界的时刻,在首届世界汉字节举办之际,谈谈我的感受,真的很幸运。谢谢大家!
据了解,首届世界汉字节汉字思维论坛是文化长征第96站。世界汉字节首倡者、文化长征开创者张胜利提出的“让汉字走向世界,让世界接受汉字思维”是文化长征创立世界汉字节的重要目的之一。
责编:杜若涵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