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热心红色老区事业的老党员李德亮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2-06 11:42:13

 阳春三月,李德亮的第5本书——《李德亮回忆录》如期出版。

    “10年前,我曾发誓,从60岁到70岁,要出5本书。”身穿笔挺西装、雪白衬衫的李德亮,摇晃着右手5个手指,“70岁到80岁,还有5本。”

     写书,不过是退休后,李德亮生活的一部分。玩微博,干公益,关心时事,建言献策,这位心理上几乎“逆着时钟”而活的老党员,日程天天排得满满的。

     过充实而多彩的生活,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即使,在别人眼中,他已经是个“老家伙”。

一、不老的文学梦——5本书,3000多首诗歌

     梦想,和年龄无关。

     对李德亮来说,真正精彩的人生,从退休那天起。

     “我要写书。”2002年,退休时,李德亮对家人宣布。一个高中只念过几天的放猪娃,能写个啥书。妻子焦晓兰听罢他的宣言,不以为然。但此后,李德亮每天5点就起床,零点之前很少入睡。锻炼身体,阅读书籍,拜访文友,练笔写诗,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我有一个文学梦,一直藏在心底。”3月18日,手摸心口的李德亮,如是解释。这位转业前,在铁军师127师从士兵一直干到团长的老兵,在部队里就写过千余首顺口溜。这些东西虽然不算文学,但文学梦,“始终都在”。

     转业后,他回到桐柏县当副县长。忙于政务,忙于生计,一直到退休,文学梦又蠢蠢欲动。从文友那里讨来诗集,从旧书摊上淘来诗选,在书店里买来书本,他开始了持久战。为了让自己静下来,他和妻子搬到乡下,住到山村,面朝丛林溪水,背诵唐诗宋词,学习新诗旧体。

     2009年,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封面上,上将张万年,以老战友和老领导的身份,亲笔为他题下“李德亮诗选”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诗集中,他怀着满腔豪情,写下从戎20年里亲历的铁军雄风,归乡的30年间见证的故乡变迁,以及自己这大半个世纪里的风雨人生。

     这位退休时位至正处级的老党员,像个初入学的小学生般,在诗集中每首诗的下面,都附上作诗的背景。2011年,他的另三本诗集《山重水复》、《春风秋笺》、《夕阳春晖》相继出版。

     10年,写出5本3000多首诗歌和一本回忆录。如此旺盛的创作精力,令身边很多年轻文友咂舌:“他的脑袋瓜太好使,他的思维太活跃”。

      很多方面,年轻人未必是他的对手。认为他的诗“情浓、生活气息浓”的文友薛远增还记得,有一次,20多名文友到桐柏老区回龙乡采风。一个小时的车程中,李德亮就在手机上创作出一组5首诗。有个文友看后,“无不拍案叫绝”。后来,这5首诗,一字未改地发表在他的第三本诗集里。

二、不灭的公益心——10余万,救助10多人

     “他的脑袋瓜就是电脑。”很多和他相熟的人说。只有他自己知道,这背后他下了多少笨功夫。第一本诗集出版时,他还不知道电脑怎么开关机。“有人80多岁还在学电脑呢。”旁人的一句嘀咕,让他决心学电脑。

     “把字典剪成一块一块,贴到电脑前,跟着字典练习拼音打字。”妻子焦晓兰依然记得,他缩着脑袋,眼睛盯着电脑,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练打字的情景。就这样,他学会了电脑,玩上了微博。

     这位年已七旬的微博达人,玩微博不是炫潮,而是利用网络的力量,为更多人办事。

     今年1月份,他和朋友坐班车去新野,途中遇到一位老汉。闲聊中,老汉哭着告诉他,年幼的孙子不小心被烧伤,烧得大腿上的骨头都露出来了,家里硬是没钱治。李德亮含着泪,把这事儿传到微博上。看到他的微博后,新野县民政局,率先捐了3000元,并展开一场温暖人心的救助活动。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3月18日,忆起往事,说话极快的李德亮,语速突然慢下来,吟出这句诗。

     桐柏到秦皇岛打工的三名船员,出海时不幸遇难,令年轻妻子和襁褓中孩子悲痛欲绝,船主却不肯赔钱。盛怒之下,李德亮利用网络和桐柏其他一位朋友人,联名为三名船员维权。

63.jpg

李德亮先生近照

这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热心公益在山城桐柏是出了名的。

     2003年,他刚搬到乡下时,曾遇到一位服毒自杀后奄奄一息的女子,将其救下。为了帮助这名女子,他和妻子收留了她三个多月,花费三四千元,帮她看病,解开她思想上的疙瘩,直到她完全康复,才把她送回家。

     “这样的人,他至少救过10多个。”妻子焦晓兰说,10年来,为了公益,并不富裕的他们,还至少自掏腰包好几万元。

     朋友尹中勤记得,4年前,李德亮置自家七漏八淌的房子于不顾,自掏腰包弘扬姜公文化的事儿。那是2008年,李德亮向县政府提议在桐柏祖师顶建姜公庙。得到采纳后,他自己先捐了6万多元,并在3年内协调资金300多万,简称姜公庙。“我是党员,坚决按照党的宗教政策办事,决不搞封建迷信思想。”他拍着胸脯说,“我想的是,为靠旅游吃饭老区的子孙未来,留点啥?”

三、无悔的赤子情——1000条建议,16篇文章

     李德亮还是一个“好管闲事”的人。“前半生尽忠祖国人民,后半世报孝家乡父老”,是他的座右铭。

     在他退休后的日程表上,走家串户,调查研究,为山城桐柏发展建言献策,也占去了他相当一部分时间。他直言不讳地写出了关于桐柏城市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建设的文章16篇,其中有关山野菜开发等7篇文章,被县委《决策参考》采纳。

     “你都退了的人,还管这些事儿干啥?”一起退休的老哥们儿,曾好心劝说他。“退了,就只能打打麻将、下下棋?我可不干!”这位风风火火了一辈子的人,就是闲不住。

     他看不惯不平事儿,最看不惯众人对此熟视无睹。看到深夜清扫的环卫工人遭遇车祸,他给相关部门发去保护环卫工人权益的建议,看到山区的孩子教学楼破旧,他给有关领导发去“一切为了孩子”的短信……据桐柏县老干部局统计,这些年,他利用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发送的合理化建议,就有1000多条。

     为此,他年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离退休干部模范”、“发挥作用的老干部典型”等称号,也落了个“老愤青”的绰号。荣誉与诋毁,他都一笑了之:“人活着,就图个内心无愧。”

     他到底是个洒脱的人。住在乡下的小屋里,他风雨无阻地锻炼身体。他的太极拳、太极刀和太极剑,在桐柏也极其有名。令人颇为称奇的是,他70岁体检的各项指标,与50年前当兵入伍时的几乎完全一致。

     “身体好,对父母是孝顺,对子孙是关爱,可以为社会多做好事,还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双手挥舞着。为了让更多人关爱健康,他又自费5000多册锻炼体会,发给认识和不认识的人。

     “他的所作所为,出于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出于对社会的大爱,对家乡父老的一片赤诚之情。”桐柏县老干部局,在他的诗集后记里,这样写道。

     “70岁,算老吗?我觉得自己还年轻着呢,还有好多事儿要干呢。”他哈哈大笑后,噌一下起身,骑上电动车车,骑着出院门,又忙活去了。

     (甘心田摘自记者刘娜发表于南阳晚报文章,略有改动。)

 

                                                                                   (责任编辑: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