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今日头条 > 正文

背街小巷“华丽转身” 有“ 颜值 ” 更有“内涵 ”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20 11:43:44

在水碾河宽敞笔直的干道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络绎不绝;夜晚更是华灯璀璨,霓虹闪烁,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现代繁华的都市风貌。就在这片区域却隐藏着建设南村、水碾河南一街、水碾河南二街、水碾河南三街4条老旧的背街小巷。小巷内多是兴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旧建筑,坐落了6个老旧院落,居民众多,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数条背街小巷与紧邻的一环路东四段和水碾河南路形成了新与旧两种对比鲜明的街巷风貌。

去年锦江区以建设南村为重点,对建设南村、水碾河南一街、水碾河南二街、水碾河南三街进行特色街区打造(背街小巷整治),充分挖掘区域历史文化积淀和现有资源,提升文化内涵,重塑街巷风貌,完善区域公共功能。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工,昔日破旧的背街小巷重新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更亮丽

植入老成都文化“改头换面”形象古朴素雅

大块的青石板铺地,木板墙、木板门的青瓦房隔巷相望,两边的房子挨得很近,邻居三四搬个板凳在自家屋檐下一坐,喝茶的张大爷、择菜的李婆婆、看书的刘大姐,众人彼此相熟,在各自忙碌的同时还能与对门隔壁的邻居聊两句家常。看着建设南村街巷中一幅幅生动的墙画,一时间似乎回到了悠远的过去。墙画中展示了牛市口辖区的旧貌,还有成都茶厂、钢管厂等曾经在牛市口辖区内辉煌的企业。牛市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老一辈的记忆在减退,年轻人对于过去的故事无从知晓,在特色街区的打造中我们通过墙绘的方式讲述在地故事,希望将文化留住,让文化传承。”

在以前,建设南村、水碾河南一街、水碾河南二街、水碾河南三街可以说是脏乱差的典型代名词,建筑破旧、设施破损、绿化杂乱。2018年牛市口街道对4条背街小巷进行了全方位打造,以建设南村为重点,对4条街巷沿街道路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美化提升,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风貌整治,并充分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内涵和现有资源,进行文化提升,打造了建设南村文化墙,增添街巷的历史文化韵味。经过改造,曾经老旧的背街小巷呈现出了古朴素雅的全新面貌,以自身形象的蜕变,讲述着这座城市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扬,也记录着城市的更新与发展。

如今,4条街巷的公共围墙和院落大门皆贴上了灰砖,增加了装饰柱,路面进行了修缮,商招店招实现了统一,破损的设施更换一新。从建设南村行至水碾河南三街,沿路崭新的景观灯具、垃圾箱、自行车停放设施等城市家具以现代时尚、简约美观的形态提升着背街小巷的颜值,各处花池的运用进一步点亮了空间环境。水碾河南一街健身小广场的破损设施进行了更换,不少居民都在此锻炼身体。居民们纷纷表示,现在这几条巷子设施完善了,大家都喜欢过来耍,整体环境也好了很多,生活起来觉得更舒心了。

更和谐

解决老大难问题提升宜居宜商环境

据了解,在特色街区打造实施的初期,居民间产生了争执。牛市口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建设南村原本是一条断头路,车辆乱停乱放一直是辖区内的老大难问题,巷口的部分住户将公共道路用作了自家的停车场,不愿意改造,所以产生了改和不改两种声音。”建设南村断头路打通后,将一环路东四段和水碾河南路连通,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需得到彻底整治,保障车辆顺畅通行。

为推动特色街区打造项目顺利实施,牛市口街道多次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协商具体打造事宜。街道工作人员多次和居民代表深入院落与住户沟通交流,获得了居民们对改造项目的一致理解与支持。消除了质疑声,居民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也被街道采纳。“像这些树池花台就是按照居民的意见改造的。”牛市口街道相关负责人指着建设南村的树池说:“辖区内老人多,为了避免树池对老人的磕碰,我们对树池的高度进行了调整。”在特色街区打造的互动下,街道增强了与居民之间的粘性,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居民林大姐说:“以前大家经常因为车辆无序停放的事情争吵,现在巷子改造后不仅道路通畅了,大家矛盾的焦点也不在了,邻里之间反而更和谐了。”

为持续提升环境品质,营造全民参与的积极氛围。牛市口街道引导商家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工作,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管理中来,形成了“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格局,保持沿街面貌洁净、亮丽。建设南村餐饮店经营者黄女士告诉笔者:“我们要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参与文明劝导、参与治安维护、参与宣传。大家都积极履行职责,环境更加整洁干净,我们商家的营商环境也得到了提升。”

据悉,特色街区打造完成后建设南村已吸引了咖啡店、理发店、美术工作室等多家商家入驻,背街小巷内的生活服务业业态正逐渐丰富完善。下一步,牛市口街道还将对建设南村内的废旧厂房进行重新打造,为引进全新业态提供空间。(作者:陈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