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今日头条 > 正文

江苏溧阳:发时代之声 奏“溧阳之音”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30 09:28:22

作为全国50个试点城市之一,江苏溧阳市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不断强化“答卷”意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春风化雨、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该市11个镇(街道)、45个城市社区、175个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已全部建成,并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105支,大队23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呈现出“遍地开花、深入推进”的良好局面。

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一课”

丰收季节,乡村一派繁忙景象。“溧阳发展不比总量不比规模,要保持定力,全面接轨南京,做最‘美’文章,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2018年11月2日下午,溧阳市戴埠镇新桥村内传来阵阵掌声。溧阳市委书记蒋锋作为溧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带头做志愿者,开讲第一课,为乡亲们宣讲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村民代表、党员干部纷纷赶到村委,排排坐在会议室,细细地听,认真地记。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溧阳市在发挥原有宣传工作体系作用的基础上,成立市委常委宣讲团、百姓名嘴宣讲团、巾帼好声音宣讲团等十支宣讲团队,围绕近年来重大项目建设、全域旅游开发、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取得的系列历史性突破,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增强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澎湃热情。

“富、学、美、乐、和”五到农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到农家”主题活动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市妇联联合部署开展。该活动通过实施技能培训、寻访“最美家庭”、创建“美丽庭院”、做好文明宣传、深化普法宣传等,促进“富到农家、学到农家、美到农家、乐到农家、和到农家”,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融入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过程,大力引导广大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盘活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和人力人才资源,是溧阳市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法宝”。他们认真对照“五大工作平台”,系统整合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民间协会、团体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以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网络,建立常态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布机制,面向全市提供一体化、普惠式的志愿服务,让沉寂的资源“动起来”。他们打通市长热线、政情直通车、“12345”平台等社情民意渠道,建立志愿者“到村、进户、见人、走心”走访机制,着力建设中心“端菜”、群众“点单”、志愿者“买单”的精准服务新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

溧阳“一号公路”

“一号公路”是溧阳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365公里“1号公路”,把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和天目湖、南山竹海等景区景点、文化遗存全部串联起来,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纽带,1700多万游客慕名而来,溧阳近20万人直接或间接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年均增收1万多元。同时,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积淀,推动以孟郊《游子吟》为代表的慈孝文化、以南山万亩竹海为代表的长寿文化、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1号公路”沿线布局,既开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又通过“乡愁乡韵”形成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强磁场”。

溧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资源禀赋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溧阳市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努力实现“农村的事有人管、农村的活有人干、农村的房子有人住”。充分利用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示范站、示范点,充分利用“1号公路”的影响力,围绕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参与推动全域环境整治和全域旅游发展,不断丰富建设内涵,努力打造“旅游1号”“生态1号”“文化1号”“富民1号”。


小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