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今日头条 > 正文

2019年四川省地理国情监测任务进入收尾阶段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9 16:25:06

近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更新,测绘对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曾经深居“象牙塔”的测绘工作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论是工程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的决策和实施,还是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都需要测绘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地理国情监测是新时期对测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国情监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掌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陆地范围及沿海有人居住的岛屿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变化情况,形成2019年度全国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持续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担本次地理国情监测四川省全域监测任务,至目前,2019年四川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内业工作中

从地理角度监测国情

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工程师胡云华介绍,地理国情是从地理的角度描述国情,主要反映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面积、数量、空间分布等状况。通过遥感、卫星导航、地面调查、计算机分析等现代测绘技术手段,综合反映地理国情的持续变化情况和趋势,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其他指标,深入挖掘其变化原因,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真实可靠的地理国情信息。

据统计,2013-2015年,四川省历时三年,共投入37家单位、3200多名作业人员,全面完成了省内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自2016年起,地理国情转入监测阶段,每年开展一期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至今已连续获取了4期覆盖全域的自然地表覆盖和社会经济要素数据。与此同时,四川省还围绕交通干线、地质灾害和芦山地震灾区三大专题开展了专项调查与监测。

测绘员外业工作现场

地理国情监测分为内业(室内)编辑整理与外业(室外)调绘核查工作,内业工作人员在获取采集得到的地表覆盖数据后,需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对比往年的测绘图像进行更新收录,并标记出无法确定范围和属性的区域,交给外业人员进行实地核查。一部装有GPS的笔记本电脑和一台同样拥有定位功能的相机是外业人员的主要工作设备。从事测绘外业工作三年的孙正超告诉记者,在外业工作中,他们通常提前一晚计划好第二天的勘测路线,到达目的地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地表信息所对应的代码反馈到系统中并拍照记录。而在驱车途中,也要随时注意四周的是否与地图中的元素代码吻合。孙正超透露,今年的地理国情监测,他与组员需要在3个月时间内核查全省二十个县约两万个点,时间紧任务重,一天在外核查十余个小时早已成为工作常态。在资阳市乐至县一处农田前,孙正超迅速对地图中标识不清的地带做出判断,那是一片重新栽种起来的果园,他熟练地将代码录入手中的电脑,继续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内外业的相互配合,地理国情监测能够客观、公正地监测和分析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变化,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和监管提供事实依据。近年来,地理国情监测的相关成果已在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城市规划与开发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副总工程师申学林介绍,在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加重等严峻问题。对此,测绘工作可以发挥技术和数据优势,全面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西昌邛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淡水湖泊之一,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对西昌市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上世纪末,由于大量围海造田、填海造塘、无序开发和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导致污染和水土流失加剧,邛海水域面积降至2008年不足27平方公里,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近三分之二的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植被基本消失,外来物种入侵,邛海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2010年,西昌市开始实施“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对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及邛海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了为期6年的监测,主要包括对邛海以及邛海周边水域、面积、水质情况等动态监测以及邛海流域内的地表覆盖、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分析出邛海历年的大小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和方向,实现对邛海流域的动态监测。此外,通过监测数据,还可以分析实施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三退三还”工程的实际进展是否和规划一致,为邛海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实时准确的反馈。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及邛海流域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作为地理国情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有效尝试,“邛海监测模式”相继被应用到泸沽湖、马河、安宁河流域等自然保护区,持续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孙正超外业工作中

准确服务城市规划与开发

城市地理国情监测是国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地理国情展开调查、监测及分析,为城市提供规划所需的“家底信息”,能够客观真实地展现城市地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公共要素的分布,为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规划评估提供了技术方法和信息支撑。

2018年,受南充市城乡规划和测绘地理信息局委托,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了南充市城市规划集中发展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工程师刘恩来谈到,接到项目后,测绘员首先对规划区已有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进行了细化补充和变化采集。刘恩来介绍,通过监测当地地表覆盖的种类和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地判断城镇中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用地情况。如发现根据耕种农业分布零散,不适宜发展的需求,他们则会建议有关部门对部分耕地进行调整和置换,以完成土地的规模成片和集约利用。

此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还可对于城市空间是否利于开发进行综合评估。刘恩来表示,测绘员从尊重地表现状和地形地势、灾害、生态敏感性等自然条件出发,结合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综合分析了南充市规划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同时利用空间分析工具,将成规模、适合未来城市扩张,具有经济潜能的地域进行了可视化的展示和总体分析。除了监测地表覆盖变化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测绘员还从城镇建设、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方面对南充市规划区提出了结论和建议。据了解,该监测项目最终得到了评审专家和南充市规划局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