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今日头条 > 正文

曲靖马龙供电局:缘于电,历史古村变了样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19 16:56:01

在曲靖市马龙区王家庄街道车章村,这里风光旖旎,环绕村子的群山层层堆翠,从山头到山间平野,除了绿,几乎找不到其他颜色。据车章村党支部书记陈亚东提供的数据,车章境内的森林覆盖率达78%。

电,“造就”了绿水青山

“这样的青山绿水,是多少人不懈努力得来的。”陈亚东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中旬至本世纪初,山上的树被砍光,树桩都被刨出来,整个车章村山秃水缺,旱涝严重。“没办法,老百姓要生活就得燃料,燃料只能去山上砍柴。”

彼时担任护林员的陈亚东,每天都要到山上护林。“逮到砍树或到林区放牛就罚款,但即便处罚的力度很大,但仍有不少人躲着砍树。”

陈亚东认为,车章村之所以造就了如此的绿水青山,关键一点在于电的贡献。“现在,大堆的木柴送人都没人要,老百姓生产生活,全是电气化,根本没人砍树。”

电,为烟农增收致富带来保障

63岁的李嘉顺现正徜徉于幸福的晚年生活,2016年,他在村里建起了耗资40多万的二层洋房。今年,购置于曲靖市区的商品房刚完成装修,面积110多平米的房子,“农闲时节,到城里去待一久,农忙时再回来。”其建房的资金来源,全是烤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嘉顺家每年的种烟面积不少于25亩。

在车章村,种烟面积超过李嘉顺的不乏其人,“种烟大户”周树昌一度种植过80多亩,常年于种植和收购季节雇佣13名员工。

和烤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李、周二人,身上饱藏着车章村烤烟发展的历史。采访过程中,从土烤房到电烤房的转变,是他们公认的烤烟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

烟叶烘烤是一个技术活,土烤房时,村民首先都得靠经验烘烤,后来烟草部门配发了温度计,但只能测试局部的温度,整个烤房的温度依然得靠经验。如今,烟农在电脑输入所需温度和时间后,与电脑相连的鼓风机便会自动调温,温度低于所需温度时,鼓风机自动旋转加温,达到所需温度时,鼓风机自动关停,保持恒温。“有了电烤房,每房烟都能保证质量,卖得好价钱。”周树昌介绍说。

据了解,当前,小车章村共建起了63座电烤房。为保证电力供电,马龙供电局专门架设了500多米的400伏线路,为烟农们的增收致富打下了“电力”基础。(作者:何明蔚)